时间:2024-11-08 12:51:50编辑:思创君

笏是什么意思?

笏hù【释义】笏 〈名〉形声字。从竹,勿声。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启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代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理,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西文注音: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应用他和另外几位传教士拟订的用罗马字给汉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写了4篇文章,送给当时的制墨专家程君房,由程君房编入所著墨谱《程氏墨苑》中。4篇文章的前3篇都宣传天主教教义,由教会单独合成一卷,取名《西字奇迹》,复制本现存罗马梵蒂冈教皇图书馆(在中国,习惯上把上述4篇文章称作是《西字奇迹》。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又名“小儿经”、“小儿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是hù,声母是h,韵母是u。一、笏的释义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二、组词玉笏、袍笏、滑笏、敛笏、笢笏等。扩展资料:一、玉笏 [ yù hù ] 玉制手板。二、袍笏 [ páo hù ]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三、滑笏 [ huá hù ] 水波动荡不定貌。四、敛笏 [ liǎn hù ] 犹敛版。五、笢笏 [ mǐn hù ] 笛孔。

笏的读音和意思

拼音:hù。意思: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部首竹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10画。五笔TQRR,仓颉HPHH,郑码MROD,四角88227。结构上下,电码4561,区位8343,统一码7B0F。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ノノ。相关组词:一笏[yī hù] 笏为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长方形。后因以一笏表示物之狭长者。古称银五十两为一笏,相当于一锭。植笏[zhí hù] 犹持笏。指为官。还笏[hái hù] 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簪笏[zān hù] 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臣僚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笏头履[hù tóu lǚ] 古代的一种鞋子。头部高翘﹐形似笏板﹐故称。朝笏[cháo hù]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笏怎么读音

笏的读音是hù,声母是h,韵母是u。笏的释义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组词:玉笏、袍笏、滑笏、敛笏、笢笏等。扩展资料:玉笏 [ yù hù ] 玉制手板。袍笏 [ páo hù ] 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滑笏 [ huá hù ] 水波动荡不定貌。敛笏 [ liǎn hù ] 犹敛版。笢笏 [ mǐn hù ] 笛孔。字级:二级(4559),注音:ㄏㄨˋ,造字法:形声:从竹、勿声,部首:竹,平水韵:入声六月,五笔:TQRR,仓颉:HPHH,郑码:MROD,四角:88227,结构:上下,电码:4561,区位:8343,统一码:7B0F。释义: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组词:玉笏、袍笏、滑笏、敛笏、笢笏、笏带、竹笏、木笏、爽笏、鱼笏、朝笏、典笏。笏,汉语二级字,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上一篇:马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