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的意思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1、闻过则喜的意思是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2、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节选如下:子路,人告之以闻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3、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闻过则喜的意思
闻过则喜的意思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闻过则喜(拼音:wén guò zé xǐ)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出处: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闻过则喜”。反义词:文过饰非文过饰非(拼音:wén guò shì fē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子张》、先秦·庄子及其弟子《庄子·盗跖》。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指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含贬义,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成语出处:先秦·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先秦·庄子及其弟子《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文过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