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

时间:2024-11-09 04:02:12编辑:思创君

谁知道茨威格是怎么死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


茨威格是哪国人啊?

茨威格是奥地利人。茨威格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到西欧等地游历, 在巴黎结识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 深受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的诗体悲剧 《耶米雷亚》, 并和罗兰一起从事反战活动。1918年后长期隐居萨尔茨堡, 埋头写作。他以诗歌创作开始其文学活动, 早期受印象主义及里尔克等人影响, 但主要成就在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文学成就重要的传记如写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三位大师》及 《罗曼·罗兰》、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作的《同精灵的斗争》,还有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人作的传记《精神疗法》。他对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学说颇感兴趣, 在创作中进行了细致的性格、心理刻画。他主要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 及 《象棋的故事》等。他的中短篇小说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遇及他们为不可知的命运和神秘的力量所左右而毁于某种热情, 著名的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茨威格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茨威格的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茨威格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1922年1月,经历了第一次战争的茨威格,追忆昨日的种种问题,反思自己的创作,开始了最为重要的十年创作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他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心灵的焦灼》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在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人物影响: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唯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直到1981年,茨威格诞生一百周年,德国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代表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等。茨威格自杀之前,德国法西斯上台,纳粹分子陷入狂热状态。他们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以表示对法西斯主义的信仰,对元首的忠诚。大批进步人士,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作家受到迫害,关进集中营,或被迫流亡国外,德国国内一片白色恐怖。茨威格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流亡海外。虽然他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的折磨往往甚于肉体上的酷刑。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受到他的亲友们遭到的厄运,但他去国离家,成为四海飘零的流亡者,内心同样各受折磨。他那敏感的心灵,既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在祖国受迫害的亲友、同胞的忧患。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不是肉体的疲劳,而是心灵的疲惫。所以他在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之后,选择和夫人服毒自杀。扩展资料: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通病,没有玩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没有为卖弄渊博而故意生造出来的古怪词句。茨威格这种纯正真切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成格既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启迪的朋友。大凡自杀,多半缘于对社会和人生的绝望。对于身怀忧患意识而又无力同命运抗争的文人尤其如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人类执着的精神于飞蛾扑火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专注于自己所追逐的目标,甚至不惜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正是这种方式,二十世纪才诞生了那么多悲剧性的伟大人物。茨威格无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这个时代的弃儿,最终以自杀抗议屠杀,以此作为与那个世纪最后一搏,在充满血腥与罪恶的二十世纪奏出了一曲绝响,留给后人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哀惋。参考资料:斯蒂芬·茨威格 百度百科

上一篇:妙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