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海域?
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在我国,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据文献记载,最北可达长江口,向南延伸至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时也会进入江河。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群体,主要分布在河口的伶仃洋、万山群岛和香港西南部水域。据1997~2000年南海水产研究所的调查资料显示,海豚分布的北界在深圳机场对开水域,南界在东澳—小蒲台岛一带;东侧的大铲岛、深圳湾、龙鼓洲、香港新机场北部水域和大屿山沿岸,西侧的香洲湾外和澳门对开海面,均有中华白海豚分布,分布范围面积不小于1200km2。白海豚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在伶仃洋的东南部,其中内伶仃岛周围、马友石至大屿山之间和桂山岛附近,海豚的目击率较高;而从淇澳岛至澳门之间的西部水域,海豚的目击率较低。分布态势呈东高西低,而且差异显著。近几十年有关调查资料,中华白海豚在中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厦门的九龙江口,一个是在广东的珠江口。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的现状如何?
中华白海豚是海豚科驼海豚属的一种。又称华白豚(就是简称啦= =)、印太平洋驼海豚。俗名有海猪、粉红海豚、妈祖鱼等等,一般都是渔民给的称呼。白海豚被称为白海豚的原因,正是由于其体色因地区和年龄变异比较大,幼体灰色,成体全身粉红色或者乳白色,头部、体侧、鳍肢还有尾鳍会遍布灰色斑点。
白海豚一般有多大呢?平时吃什么?
白海豚成体体长可以达到2.5米,体重225公斤左右,大概有将近5个我那么重吧!初生体体长1~1.1米。白海豚的繁殖盛期在5~6月份左右,每次只产一胎。白海豚的食物主要就是鱼类。
白海豚的生态习性?
白海豚一般是不集结成大群的,一般单独或数头一起游动。一般的海豚与鲸类都喜欢栖息在较深海域,而白海豚多栖息在沿岸及河口一带,因此,白海豚活动易受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白海豚性格其实很活泼,喜欢跃出水面,常跟随船只游泳。母白海豚对幼崽的保护与关爱程度很高(这就是K选择生活史对策生物的特点之一)。
中华白海豚在我国目前的分布如何?
中国白海豚不连续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沿岸水域,而在中国水域,白海豚主要包括5个种群, 分别分布在珠江口(包括香港)、九龙江口(厦门水域)、广西北部湾沿岸水域、广东雷州湾水域和台湾西海岸。
然而,白海豚这几个主要种群的数量差别却很大,数量最多的种群发现于珠江口,估计在1000头左右。
至于广西北部湾的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于钦州三娘湾。目前数量约稳定在140头左右[1]。
而台湾西海岸的白海豚的种群数量至少有30头,不会超过200头。只是根据其体色对比,不同于临近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其是否为一独立的地理种群,以及与大陆沿岸本种的种群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2]。
目前除了亲自出海观测, 我们珍稀动物保护中心的同事们还会通过咨询、发放问卷的形式对福建、广东、广西沿海捕鱼的渔民进行调查,以获得更可靠全面的数据。
厦门岛周边的中华白海豚现状如何?
厦门岛周边的白海豚种群,个体数量目前不足100只,平时生活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特别大。由于杏林大桥、集美大桥和厦门大桥的阻隔,现在厦门岛周边的白海豚已经被分割成了东西两个社群。白海豚自身有躲避人为活动的习惯,所以两个社群的生活范围都离大桥远远的。东部社群分布在大小嶝岛一带,较为保守,不轻易扩大活动范围,而西部社群会通过西海域偶尔游到东部社群这边来找它们玩。
听我们同事说起一件比较心酸的事情,以往在广东湛江口外出
南海现在有多少条白海豚
1、中华白海豚,从唐代就有发现,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广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2、现在白海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成为了国家濒危物种,这片海域在2012年的时候统计,白海豚数量不足1200只。即便是多年过去,加强了保护,现在数量也不足5000头,能够看到,绝对是运气爆棚。3、此次发现的白海豚不止一头,而且画面中能看到它们动作几乎一致,跃出水面而后在水中嬉戏,像是经过排练过的。要知道它们的智商很高,相当于人类4岁左右孩子的智商。当然了,中华白海豚也不是就只是白色,它们的颜色是分阶段的,在刚刚出生时,基本上都是灰色,成年的海豚就是白色,也就是画面中看到的,等到它们变老的时候,就成为了粉红色。所以有的小伙伴曾经在广西和广东的海域都曾经遇到过超级可爱的粉色海豚,也绝对是非常温馨的一幕了。其实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能够在南澳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现在属于南澳岛生态旅游区,是重点保护的区域。别看现在可以经常看到它们,是因为这些年以来当地加强了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尤其是净化水质,现在环境真正变好了,才能够吸引海豚们在此栖息。毫无疑问海洋生态环境,对于海洋动物的生存,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禁让人想到,7月22号日本正式通过了计划向太平洋排放百万吨核废水的计划。这种一意孤行的行为,对于日本附近海域,甚至世界上绝大部分有沿海的地区都有着致命的威胁。根据德国专家预估,从排放之日起,140天就可以到达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2年内就可以污染我国大部分的沿海地区。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到时候不仅仅是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难以生存,人类的生活也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在哪一年中国只有几百只白海豚?
中国南部珠江口种群数量至少有1,000头;厦门种群有80头;台湾海峡东部种群有99头;雷州半岛种群有237头。种群呈下降趋势。2015年10月20日,1头白海豚误入广州珠江流域,渔政部门通过声纳以及辅以竹竿敲打船身进行驱赶回大海。根据台大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周莲香6年多长期监测及族群研究,比对19万张白海豚背鳍照片判断,白海豚数量仅存70至100只,亟需保护复育。据北京大学广西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监测数据, 2004-2010年间,三娘湾共新增了10至12头新出生的中华白海豚,当前三娘湾海域共有120-130头野生中华白海豚。广西北部湾海域共发现中华白海豚64头次,尤以儒艮保护区及周边海域发现较多,合浦的其它海域,北海及钦州湾等近岸海域均有发现。据杨光等观察,广西北海至大风江河口区的中华白海豚有200多头左右。1982年9月和1987年2月分别在长江口捕获和发现1头搁浅的中华白海豚。1995年2月6 日,浙江乐清县发现1头搁浅的中华白海豚。1978-1987年间,在福建海域发现或捕获7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1960年至1962年在厦门港附近水域先后捕获38头中华白海豚。据1997-1999年调查,初步推断厦门海域约有60头中华白海豚。台湾省1999年和2000年各有1头搁浅。估计台湾西部的种群数量在30-200头之间。香港近20年来沿岸搁浅事例甚多,主要在大屿山附近。香港大学调查发现,最高个体估计约42-52头。Jeferson(2000)统计认为,香港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从春季85头到秋季的163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