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鱼和石斑鱼区别是什么?
石斑鱼与斑鱼的主要区别:1.形态特征不同。石斑鱼体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7~11根,鳍条10~21根。斑鱼的形态特征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顶各有2行黑色斑纹。2.生活习性不同。石斑鱼:石斑鱼为底栖性鱼类,其成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也有部分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泥质或淤泥质的海域。斑鱼:斑鱼的生存水温0℃—41℃,最适水温26℃—28℃。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底深处,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3.分布范围不同。石斑鱼:石斑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沿海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其中常见种类有斜带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驼背鲈、青石斑鱼等。斑鱼:斑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斑鱼的经济价值:1.斑鱼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斑鱼的地方名有:黑鱼、财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默头鱼等。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2.斑鱼骨刺少,可食率63%。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两广和港澳地区,斑鱼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广东驰名的“斑鱼葛才汤”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斑鱼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斑鱼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斑鱼的养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类,营养全面。肉质鲜美,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斑鱼是什么鱼?
斑鱼是黑鱼。斑鱼(学名:Channa argus)又称黑鱼、团鱼、乌棒、生鱼、蛇头鱼、孝鱼、墨头鱼、财鱼等,是中国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生活习性斑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很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变化、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移动图片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借助鳃腔内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即使在少水甚至离水的情况下,只要保持鳃部和体表一定的湿度,仍可存活较长时间。斑鱼的生存水温0℃—41℃,最适水温26℃—28℃。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斑鱼
斑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斑鱼是淡水鱼。斑鱼不是海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淡水鱼类。而且名贵的斑鱼的经济价值很高,其肉质鲜美,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食性: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
游龙斑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
游龙斑就是龙斑鱼,属于淡水鱼种。龙斑鱼原产地自加拿大,在菲律宾特别是在知名,被称作“菲律宾国鱼”,而且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鱼,其肉质鲜美,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特点龙斑鱼吃起来肉质地上边便会越来越十分的细嫩,最关键的特性便是带有的鸡骨头是很少,是老少咸宜的一道菜式。值得一提的是龙斑鱼营养成分十分高,是高品质高端的海产品,国外市场十分热销。龙斑鱼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等。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