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和儒教有什么区别?
儒家是宗教用语,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是一个派系。 儒家是孔子创立的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是对儒家旅游地的讨论与学习、其学术与思想的研究。 儒家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学派。 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儒家不是宗教。 但是,以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任治继为首,包括他的弟子在内,儒学都是宗教,已经具备了宗教的所有要素。 虽然他们的观点尚不主流,但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 我个人也倾向于任治继的观点。 儒学实际上既是宗教,也是宗教。 儒家与儒家的称谓来自对儒学的不同观察角度,或不同认识角度,并不存在两种不同的儒学。 在中国学术史上,经常把儒教、墨家、道家等某一学派称为“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称为“家”,是一个独特的特征,应该只有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才能有资格。 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其中的“家”是指学派。 所以,儒家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这个学派。 儒家是儒学社会学视角下的视角。 从历史上看,我国明朝有把儒学视为宗教,道教、佛教并存的观点,清朝康熙还提出了“三教合一”的国策。 这是儒家称谓的由来。 儒家由孔子创立,崇尚“仁义礼智信”,孟子发展,荀子双全,在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和自我管理控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全社会的价值认同,至今仍值得人们不断学习和研究的生命力儒家是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治,在儒学的基础上加上系统的管理和规范,注重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普世价值。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董仲舒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到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到了清朝康熙时代,直接提出“三教合一”国策,也是儒家称谓的由来。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起思想支配作用的力量是没有宗教名字,而是有宗教果实的儒教。 儒家不是宗教,而是教育的观点是主流。 诚然儒家有教育的要素,但它仍然具备所有宗教所具有的特点。 儒学,或者说儒家,可以说是特殊的宗教。
儒教是什么教?
儒教源自中国,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神道设教儒教的意思,就是儒者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化。这个教育、教化,不仅是指学校贵族教育,而且是对广大民众进行教化。这个教,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而是借助神祇进行教育教化,即“神道设教”。依照儒者们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神道教育民众,民众容易接受和服从。后世有人把这句话解释为儒者们自己不信神祇,而仅仅用神祇来教育民众,乃是对儒教的误解。现存所有的儒教文献,都找不到儒者们不信神祇的记载。儒者们有时抨击或否认某些低级的神祇,那是为了维护更高的、更加重要的神祇信仰,就像基督教、都常常抨击该教之外的神祇一样。
儒教是什么教
儒教Rújiào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参看“儒家”。儒教,源自中国。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设教。儒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为儒客推崇。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