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的演讲》有感
“你拥有的只是时间。有一天,或许你会发现你拥有的时间比想象的要少 。”
在这短暂的生命限度里,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生命长度,知道它有限,却不知道它到底有多有限。
我们通常都会犯一个错误:总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活着的时候,仿佛我们从来不会死;临死的时候,却又好像从来没活过。不得不说,这是令人遗憾的!
在这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人们把太多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了。人太容易陷入对失去或得不到的我执之中,一个杯子、一副手套、没赶上的飞机、错过的一场电影、与他人的一场纠纷……都会让我们惆怅半天、恼火半天,真是在浪费时间。一次两次的浪费或许看不出什么,以少积多,整个的生命体验中,我们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情绪纠结之中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醒悟之后,你会突然发现:一切的负面情绪都是在消耗生命、浪费时间,得不偿失,真是愚蠢之极 !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的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李先生〕指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声音激动)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桃色事件〕因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所引起的事件。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后,企图在人民面前掩饰他们的罪行,造谣说李公朴被暗杀是由于“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某集团〕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①〔一二·一〕1945年11月25日晚,昆明市大中学生六千余人在西南联合大学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军队包围会场,开枪放炮,进行威胁,并在学校附近戒严,禁阻师生通行。于是各校学生联合罢课。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派大批军警和特务在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两处投掷手榴弹,死四人,伤十余人。”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地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地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轻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地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①〔护国〕指护国战争。1915年10月,北洋军阀袁世凯称帝,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同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以蔡锷等人为领导,组织护国军讨袁。,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联大〕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4月,西南联大宣布解散。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地鼓掌)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书中的主人公是个癌症晚期病人…卡内基美隆大学的教授,最后的演讲 读后感 土管一班李灯。这个大学有个很残忍的传统。每一个确定时日无多的教授都会被邀请在学校做一个"最后的演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最后的演讲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篇1 作者兰迪·鲍许是一位执着于 教育 的大学教授,在20__年事,医生宣布癌细胞转移,只剩下3到6各月的寿命。之前因学校的邀请,答应举办一场演讲,经过挣扎后,最后选择舍弃于家人的相处时间,到学校去发表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演讲,内容因他的幽默有笑声,也因他看待人生的方式有泪水,他谈的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而专栏作家杰弗里·扎斯洛,多次的采访兰迪。鲍许,再写成这本书。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已经长生想阅读之本书的兴趣。在书中知道他的遭遇,总会自己思考若今天那个主角是我的话,能像他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度过剩下的时间吗?还是就是自怨自艾一直堕落让病情加重呢?而我会做哪些事让我剩下的生命过的更精彩更有意义,不后悔的离开?同时我也感到相当的惋惜,一个这么热衷于教育,对家庭的付出和实现梦想的人生际遇的人,却遭遇了这样的事。欲用短暂的生命,告诉大家待人处事、 时间管理 、家庭亲子关系和实现梦想……等人生重要课题。一翻开是的第一页犹如是跟着书去了一趟兰迪·鲍许的人生旅程。 兰迪·鲍许把癌症当作是一个人生的 经验 ,或许有人觉得有点可笑,我一开始也不例外。他选着用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方式看待它,让我好佩服!以为兰迪·鲍许一直以很好的心态面对噩耗,其实在一开始还是与妻子抱头痛哭,我想没 有人一开始就能接受,是后来重拾正确的心态才是重要的吧!而他还跳脱消极的形象,因为他乐观和珍惜的过每一天,大家很惊讶的感觉到其实他很健康,一点都不像是病人该有的印象。 究竟自己的儿时梦想是什么?老师、音乐家、空姐…等是不是多到连记都记不清楚了,我深信兰迪·鲍许所说的儿时梦想绝对不是我那芸花一现的幻想。而是在心中根深蒂固有着非达成不可的赤子之心的梦想。若要我全力实现儿时的梦想,第一步应该不是挤破头相处梦想是什么,而是在于我要真么过人生,和现在身份该做好的事,我是学生就作好学生该做的事,是什么就该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必说梦想是什么,我相信梦想会随着一步一脚印而实现! 有着能让他任意发挥的爸爸妈妈加上许多人都体验不到的人生经验,才能现在的兰迪·鲍许!原来人生中的阻碍或挫折不一定代表失败,也不代表就该放弃某些东西,而是能让你自己知道是多么想达成这个目标或是得带这个东西,才有继续往前进的力量,让我彻彻底底的多挫折有另一个看法。 当我看到后头,早有泪水盈眶,看到兰迪·鲍许在四百人面前帮妻子过生日,妻子在他耳边说了句求求你不要死。这句话是全书让我觉得最震撼的一句。每个人都是这样吧,不到死刑执行的那一刻每个人总还是忍不住抱着希望,不愿 看所谓的将来。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句乞求使得他比预计的时间多活了半年。只是必然的宿命还是会来到。就像即使他少有沮丧郁闷的字眼在书里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沉重。现在,至少他体验了足够多。 兰迪·鲍许给了全天下无比的感动和改变人生的影响力。 当你得知自己生命所剩无几,会做哪些事,让自己不後悔也让生命过得更精采,更有意义呢? 当我们得知自己生命所剩无几是,现在我们应该会做哪些事,让自己不后悔也让生命过的更精彩,更有意义。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篇2 “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从兰迪?鲍许的书中,收到最好的礼物。这句话惊醒了我,让我对未来不在徬徨,而一切的开始,是从我看到这本《最后的演讲》之后。 前些日子,在书店闲逛时,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作者因病,剩下鲜少时间可活,于是便发表了最后的演讲。看完之后,“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徘徊,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中。我对这句话有极深的感触,原本的我,对往后的日子是徬徨无措的,不过因为这句话,使我不再迷惘,这句话是我听过最能抚慰心灵的话。 这句话给了我希望,使我在既黑暗又崎岖的道路上,找到一片光明,它让我不再畏惧未来,让我明了,自己应该要全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按部就班的,依照学校和父母的期望走下去。听到这句话时,我就像被春雷惊醒的冬眠动物,顿时醒悟明白。它提醒我,要去追逐梦想,依照其他人的期望去做,只会让自己更加的失望,完成梦想,使我变得更有信心。这真是我收过的礼物中,最好的,最棒的。 语言是具有说服力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每一句话,都有深厚的意义,发现它,了解它,就是个最好的礼物。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篇3 《最后的演讲》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这句话帮助我从“一心实现自己理想”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我从太多的方面得到了帮助,以下列出最重要的4个讲讲。 对 快速阅读 招生的帮助 我自己的一个理想是让我的所在的快速阅读培训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变多。于是我比较努力的去招生,说服更多的人来学快速阅读。但是我发现这样很累,业绩量却不大。如果从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这个方面来考虑的话,某些人并不需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 记忆力 。那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去和他们做过多的沟通是很浪费时间的,这样下去会造成我徒劳无功。 收获和改变: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目标招生对象,我应该去找到需要学习快速阅读,愿意把学习快速阅读作为理想的人,这批人会和我产生很好的对接。我接下来会筹备网络课程的招生,因为网络课程受众广,比较容易筛选出提升快速阅读的人。 对个人博客内容的帮助 在思考我个人博客应该放什么内容的时候,我想把自己的博客打造成很有影响力的博客。这是我的理想,于是我想了很多展现自己最好一面的东西。但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是没多大效果的,你自己厉害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张校长的博客影响力这么大是因为很多人从他的博客受益,帮助了很多人。我的博客只展现自己很可能是死博客一个。因为世界上牛人多了,人家干嘛关注你。 收获与改变:我决定把我的博客思路调整过来,以分享为主,尽量多的搜集所需要的新教育资料放到博客上供大家下载。并分享一些和快速阅读相关的东西。这样我的博客才会有生命力。 对人脉资源运用的帮助 和朋友聚会,我会想用朋友的资源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但这种想法是消费者型的,我在索取。这样下去人家最多前面一两次给你面子帮你一下,到后面的路会越来越窄。 这句话改变了我和朋友交往的模式。我以后聚会应该用经营者思维去想我有什么人脉可以给对方来带来利益,对方得到这种帮助一两次以后,都会主动的想着来帮你了。人脉法则的确应该是你帮助了多少人实现理想。 对商业合作的帮助 商业合作的时候,我原来的思维是尽量把对方的收益谈低一点,这样能早点达成我的财务目标。问题是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根本不会吸引到厉害的人为你做事,而且对方不会太用心的去做。 蛋糕 做不大,局面会越做越小。 这句话影响了我对合作伙伴的商业思维,我会把更多的利润分给他,用马云的话说:要先让合作伙伴赚到钱。你自己就能赚到钱了。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篇4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 日前,在整理书柜时,偶然的发现了《最后的演讲》一书,我不禁的读了起来。 《最后的演讲》是由一位得了绝症的美国人----兰迪鲍许所著。他在46岁时便得了胰脏癌,来年医生便对兰迪鲍许说:“你大概只剩几个月可活 了!”作者当下非常震惊。但兰迪鲍许还是以非常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认为自己是少数中可以存活下来的人,另外他还受邀了卡内基美隆大学所举办的.演讲,当然 它的乐观以及幽默也使听演讲的人爆笑声不断,并且也让观众印象非常深刻。 在“最后的演讲”这本书中,提到了作者兰迪鲍许的人生观,他的人生观跟一般人比较起来就是看的比较开,他的乐观让握印象深刻,不会跟别人计较东计较 西。而且对于有些事情,他看得角度跟别人看得不一样。所以他也才能乐观的看待自己的人生。在这本书中他也提到了他的小时候的梦想,他的梦想也许跟别人差不 多,但也告诉了我们一句话:“如果小时候的梦想是正面的,就要去实现,否则错过了就来不及了!”在这本书中让我获益良多的是兰迪鲍许告诉我们两句话: “我们改变不了上天发给我们的牌,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打这手牌。”还有乐观以对,用心、认真的过每一天,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觉得要把握当下,要善用、规划时间做一些该做的事情,因为如果刚好像兰迪鲍许一样得了绝症时,想要再做也来不及了。其实有时候我 也像兰迪鲍许一样有同样状况,只不过他是绝症,我是突发事件。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在看书,原本以为还有好几个钟头可以写家课。但不幸的是,突然我的双亲 叫我出去跟他们办几件事,回来已经是10点左右了,可是我还有家课要写,无奈的是我写功课写到了一点。而这也验证了作者所说的话。所以,就如史帝夫贾伯 斯所讲的:“人生苦短,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阴影下。”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篇5 许多年前,我读过一本书——《最后的演讲》,它里面常提到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只要你努力,梦想就会来找你。” 那时的我,看到这句话,真是万般滋味涌上心头。此书的作者兰迪·鲍许教授,在被确诊罹患胰腺癌,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时候,应他所就职的大学的邀请,做了这场“最后的演讲”。作为一个因病,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人,兰迪教授是不幸的,然而,他同时又是幸运的,虽然只有短短48年的生命,他却获得了许多机遇,让他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可我呢?我_苦努力了那么多年,换来的却是只能天天待在家里,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更谈不上什么梦想,就像我读高三时,我的老师常感慨地说:“如果别人都像你那么努力,早就进清华、北大了。”结果,我却因身体原因,只能委屈地读了个电大大专。努力,真的能离梦想越来越近吗? 如今,当我坐在舒适的公司创作部办公室里,跟同事们讨论着系列剧的策划;当我面对着亲切、可敬的_作家、编剧老师,聆听他们深入、细致的指导;我会时常想起兰迪教授的话。 有一个好的工作,能经常得到_老师的指导,相信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年轻人所梦寐以求的。 这些年一路走来,我渐渐相信了一句话——人生,是需要积累的。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在谈论人脉,都在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聚拢人脉,寻找机遇,然而,我始终坚信,无论是结交朋友,还是结识师长,靠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修为。 记得我开学第一天去电大报到,《羊城晚报》的郝记者来采访我,过了没几天,爸爸对我说,上次采访你的那个郝记者在电话里说,想跟你做朋友。我当时有点不相信,一个大报记者,要跟我这样一个读电大的残疾学生做朋友?她是随口说的吧?一晃,我与郝姐姐已相识10年了。 让我更有感触的,是去年3月,我到天虹宾馆去参加省残联举办的小品培训,第一天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夜里,我到主讲老师舒老师的房间,跟她简单聊了一下自己对白天提到的残疾人文学的看法,临别时,我问老师能否给个邮箱地址,不曾想她竟给了我一张名片,表示今后愿意帮助我。 回到自己房间,我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要想真正长期能得到这样有一定名气的_老师的指导,不是很难的吗?我们总共也就聊了10几分钟,老师怎么这么快就把名片给我了? 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平日里的努力和积累,也许总会在某一时刻不经意间给自己以意外的帮助,让别人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当然,前提是,我遇到的老师和朋友的确都是“有心人”。 过去总会习惯地想,我的付出得到了什么回报?总希望回报能立竿见影。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终于明白,人生的付出,或许只有在某一个机会来临时,才能看到回报,在这之前,总难免会感到迷茫和委屈。就像我在没有工作的那几年里,只是想着,没什么事干,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就坚持听了4年讲座。今天回想起来,正是那4年的“充电”,让我有勇气去跟_老师交流,虽然还是时常感到自己是在“班门弄斧”,但至少不至于是“门外汉”吧。 人生奋斗,也许很多时候都如在大海中航行,每天枯燥地看着大海,_苦地与风浪搏击,却发现要到达目的地依然遥遥无期。直到有一天,一座美丽的城市忽然在远处出现,看着它,我们会觉得,自己之前的付出,甚至挣扎都是值得的。正是一路的坚持,才换来了今天与它的亲近。 因此,无论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困境里,都应该相信,只要努力,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梦想,终究会出现在我们期盼的不远的彼岸。 最后的演讲读后感相关 文章 : ★ 最后的演讲观后感5篇600字 ★ 电影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 ★ 2022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0篇范文) ★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笔记 ★ 最后的武士观后感5篇600字 ★ 2022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本(10篇) ★ 202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 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7篇 ★ 观看2022年《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10篇 ★ 《果壳中的宇宙》的800字读后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