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赤脚医生手册和老版的区别
有前面原版的基础,后面版的或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各个版本的赤脚医生手册的内容,都会针对当地情况有不同的调整。上海版赤脚医生手册,主要是针对六十年代时这些郊县农村血吸虫病盛行。上海公卫系统组队下乡去进行血吸虫病防治时,发觉乡村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都没有。仅仅靠市区的医疗队下乡进村挨家挨户给看病治病,根本不可能,人力物力都不够。其他:上海医生也不可能365天长驻乡村,去浦东川沙县的有一队,脑力风暴灵光一现想出了个解决办法,每个村挑一个受过一定教育,对医学感兴趣的农民,对他们进行医疗卫生方面的教育培训。医疗队离村时给他留点常用药和常用医疗器械,就由他负责村民日常小毛小病的及时症治。这些村民医士最初是没正式编制的,农忙时都要和其他村民一样赤脚下田干农活的,所以村民把他们称为“赤脚医生”。当时的培训资料,整合起来出版成书,就成了最初的“赤脚医生手册”。后来这个模式就在上海郊县农村推广了。上海为此给中央写了个专报,伟人看到了,大笔一挥,批示在全国农村推广。以上内容参考:赤脚医生手册-百度百科
《赤脚医生手册》和《新赤脚医生手册》?
肯定新的手册比旧的手册好用。《赤脚医生手册》,出版于1969年,是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赤脚医生手册》为红塑料皮封面精装,由上海市出版组1970年9月出版,1版1印;扉页上印有多条语录,色彩浓厚。文中附中草药插图多幅,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当时主要是为新生事物——赤脚医生使用的,除了收藏价值之外,即使在今天作为中医学普及的教材,仍有一定的价值。鉴于时代在进步,医学不断地在发展,如果非医疗人员出身想了解下医疗相关知识的,可以看看,新的应该是比旧的更科学一点,但是还是不能盲目的相信这上面的东西,医学是比较复杂的,有病还是上医院,听医生怎么说,毕竟医生学的东西还是比这个更加靠谱专业的。总结如下: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当年农村缺医少药,医疗状况极差,建设农村基础医疗迫在眉睫,通过培养知识分子成为赤脚医生成了无奈之举,但解决了基层医疗的有无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国内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从无到有,这就是最难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