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时间:2024-11-14 00:28:03编辑:思创君

通识课程包括哪些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语言、数学、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分析、道德思考课程。通识课程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它提供的选择是多元化的。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他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第一个追问指向的是对自我和人生的定位,第二个追问指向的是对中学生活的重新认识和评价。第三个追问最为重要,它是大一新生对未来四年乃至七年甚至十年大学生活的困惑。往远一点说,就是对未来人生道路的迷茫,然而大学专业教育并不能也不会提供解答。这就需要通识教育,通过以“人”为关键词的两大《导引》的学习,让大一同学认知到自己生活的变化,努力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从学做题到学做人,从读教材到读经典,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人生被规划到我的人生我做主。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学名著、西方思想与制度、物理科学或生物科学导论课,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课程。后哈佛大学历年均对本科生提出学习此类课程(称“核心课程”)的具体要求。1992年的要求是:在外国文化、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修养、自然科学、社会分析6个领域各修若干课程,其总量应达毕业要求的学习总量的1/4。扩展资料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基于通识教育学习,学习者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分析方法和认知能力,无论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现实问题,都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够享受到内在的愉悦又能够获得外在的认知,这是其沉淀人生厚度与获取未来幸福的基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呢,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不同于专业教育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具有这种健全人格的人,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开阔的社会视野,善于自省和批判性的思考,能以充分的价值反思安排自己的人生方案,积极参与推动公共生活的改善通识教育着力培养的是“有高度的人“,以人为目标,让人有高度——具备广博的视野和宏观的价值观,给孩子更深厚的知识底蕴,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有更好的大局观。在中国最初的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发富。通识教育可以慢慢地帮助孩子搭建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孩子了解各类学科,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解决,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打通各学科的壁垒,打开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一个全身心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掌握几门“技术”没有灵魂的孩子。


通识教育的目的

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建立起基本统一的知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目的并非是培养未来的专家;它有着不同的目标。通常的介绍型课程很大地局限于讲授必要的知识和技术,以便之后满足更高专业课程的需要,它的焦点放在了之后的课程上,并且它承认课程的全部意义在于后继的工作能够完成。概论型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工具,它是一个目的,自身也是一个整体。概论型课程自然也就会被希望在这一领域成为专业化人才的人们所选择,然而后继课程的目的在于修正后者而并非前者。概论型课程所表现的一些目标,其自身便能实现,而不需依赖后继的课程。大学教育通识课程1、语言课程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2、数学课程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3、文学与艺术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4、历史与文化课程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5、社会分析课程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上一篇:违停怎么处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