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菌类的名称
1、鸡枞菌鸡枞菌是云南著名野生菌品种,别称鸡冢、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类似鸡肉故名,含有钙、镁、铁、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灰分、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雨季多生于山野的白蚂蚁窝上,刚出土时菌盖呈圆锥形,色黑褐或微黄,菌摺呈白色,老熟时微黄,有独朵生,大者可达几两,也有成片生,但至今未成功实现人工栽培。2、白葱菌白葱菌的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肉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据分析,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20.2克,碳水化合物64.2克,热量338千卡,灰分4.0克,Ca23毫克,P500毫克,Fe50毫克,核黄素3.68毫克。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3、牛肝菌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黄、黑、红牛肝菌,生长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4、松茸菌松茸别称松口蘑、大花菌、剥皮菌等,菌盖初为半球形,后展开成伞状,表面干燥、灰褐色或淡黑褐色,菌褶白色,秋季生于红松、落叶松和油松林地。在日本、欧洲享有高声誉,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被为“蘑菇之王”。在古代日本,松茸是老百姓向贵族和天皇进贡的珍品之一,有“海里的鲱鱼籽,陆地上的松茸”的说法。在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松茸也是婚宴上的珍贵菜肴之一。5、干巴菌干巴菌别称松毛菌,每年7~9月生长在马尾松树下。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簇生如牛牙状,刚出土呈黄褐色,老熟时呈黑褐色。肉质坚硬、干燥、含有钙、蛋白质、硫胺素等营养成分,有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其貌不扬,黑黑的带有一层白色,但味道却鲜香无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用干巴菌炒青椒或炒鸡蛋其味妙不可言。至今仍未实现人工养殖。
菌类有哪些
菌类是指一类真菌,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包括草菇、木耳、金针菇、香菇、杏鲍菇、平菇、蟹味菇、银耳、灵芝、猴头菇等。1. 口蘑:生长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种白色伞菌属野生蘑菇,主要产于锡盟的东乌旗、西乌旗和阿巴嘎旗、呼伦贝尔市、通辽等草原地区。它味道异常鲜美,标准的蘑菇模样,具有独特的香气。2.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3. 杏鲍菇:是典型的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于春末至夏初腐生、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型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的根上和四周土中。4.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类,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5. 滑子菇:一般指光帽鳞伞,俗称“平菇”,最常见、最普通的蘑菇,菌盖扇形,菌柄侧生,灰色或灰白色。6. 柱状田头菇:菌盖细嫩,菌柄爽脆,昧纯香、鲜美可口,在野生状态下常生于油茶林腐朽的树根部及其周围。7. 大球盖菇:商品名“松茸”或“赤松茸”,和真正的松茸没有半点关系。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菌类,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作为食材,还是作为微生物研究的对象。
菌类不能进行什么来制造养料,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什么来生存
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有机物来生存。原因如下:菌类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等光合色素(极少数光合细菌除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腐生生活或寄生生活,即异养生活。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合子不发育成胚。菌类属于寄生生活方式。这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靠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来生存的菌类应该是分解者的生活方式。因此它们不属于生产者。扩展资料:菌类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群低等植物。菌类分为细菌门、黏菌门和真菌门。这3个独立门的植物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均有很大的差别,彼此并无亲缘关系。因此现在有些分类学家,将细菌和蓝藻单列为原核生物界,而把黏菌和真菌划为真菌界,但是多数学者认为这3个门,虽然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别,可是它们均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其特征是植物体构造简单,为单细胞、多细胞丝状体和由丝状体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形态体。植物体不具有叶绿素及其他光合作用的色素,是典型的异养式生活的植物,异养式生活包括寄生、腐生和共生。这与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均将它们归于菌类。
菌类是靠吸收水里的养分而生存吗?
不是的。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而靠吸收其他生物养分来生存的,属于寄生生活方式,这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靠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来生存的菌类应该是分解者的生活方式。菌(jùn)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