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是何时发明的
马镫是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时期发明的。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使用了马镫了,在出土的壁画中可以发现,最早使用马镫的是匈奴人。在汉朝时期,马镫慢慢普及,很多战车已经被马取代,到了唐朝骑兵更是成为主战力,由骑兵击败了周边的游牧民族,因此可以发现马镫可能是匈奴人发明的。马镫就是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上马的时候可以踩着它上,并且骑马的时候也可以用来踏脚。别看马镫小小个的,它的作用和意义可大了,它不仅可以帮助骑马的人上马,还可以让骑马的人在骑马的过程中解放双手,把双脚踩在马镫上可以让马跑得更快,并且人还不容易掉下来。而且这东西的出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马镫什么时候发明的
马镫公元前4世纪发明的。马镫是人类为了更好地控制马匹而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在马镫出现之前,人们只能靠鞍和缰绳来控制马匹,这种方式非常不稳定,而且对马匹的伤害也很大。马镫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类对马匹的控制能力,还极大地改善了马匹的生活环境。马镫最初的样子是一根木棍,两端有一个弯曲的铁环,用来固定脚部。后来,人们发现用铁制成的马镫更加坚固耐用,于是逐渐普及。在马镫的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双脚来控制马匹,这种方式非常不稳定,而且对马匹的伤害也很大。马镫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人类对马匹的控制能力,还极大地改善了马匹的生活环境。马镫的作用马镫不仅是上马的“台阶”,更是骑手在马背上控制身体姿态的支点。骑手把几十年在地上练就的平衡本领“移植”到马背上,有了马镫,骑术就产生了飞跃。人的灵巧和马的速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狩猎、战争和邮件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传欧洲的某个民族学会了使用马镫,他们的骑兵所向无敌。战败的人匍匐在地,恐惧地看着穿草而过、疾如流星的武士和骏马,以为是一种长着人身马腿的天神,于是,就产生了人头马的神话。
马镫的意思马镫的意思是什么
马镫的词语解释是:亦作'马_'。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马镫的词语解释是:亦作'马_'。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结构是:马(独体结构)镫(左右结构)。拼音是:mǎdèng。注音是:ㄇㄚˇㄉㄥ_。马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亦作“马_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引《南史·张敬儿传》:“攘兵(刘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_一_,敬儿乃为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_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_相_作声即灭。”沉凯《古玛河春晓》第三章:“杨忠民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二、国语词典挂在马鞍两旁,供骑马的人上马及骑马时踏脚的器具。如:「他踏著马镫,一跃上马。」三、网络解释马镫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在没有成熟马镫的3世纪前,由于已有马鞍的发明和推广,有大量骑士作战的记录,如西周晚期的数千骑作战记录,到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兵法对骑士作战的兵书《六韬》,六韬中就有大量训练和选拔骑兵的方法,如要求骑士能“绝尘跨沟壑””冲敌险阻“云云,可见当时中国骑兵的选拔和训练之严,差不多同时代的中东,更是重装骑兵的天下,都是没有马镫的夹马骑行的骑兵,可见在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士只有更强化的训练才能弥补;另外如南欧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大名鼎鼎的伙伴骑兵更是亚历山大军队破敌的突击所在;北亚游牧民族的骑士更是从小骑行训练,加之高桥马鞍的发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强的机动性和骑术。在没有马镫发明的年代,骑士作战骑乘在马匹的马鞍上既有弓箭随身又兼并长矛和刀剑盾牌,那个年代的骑士训练比中世纪骑兵训练要严,因而选拔要求更好。关于马镫的诗词《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关于马镫的诗句黄金马镫照旄头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关于马镫的成语马马虎虎击鞭锤镫下马威马前卒立马追镫骑马找马截镫留鞭死马当活马医得马失马马去马归关于马镫的词语风马牛下马威执鞭随镫马前卒击鞭锤镫牛马走执鞭坠镫截镫留鞭立马追镫关于马镫的造句1、抓住马的鬼子,牵着马到处找鞍子鞍垫子和马镫。2、艾伦我要把我的脚放在马镫上吗?3、他骑一匹强壮的花斑马,鬃毛和尾巴飘扬摇晃,马镫和马笼头都是镶银的。4、一个哈嚏,达里湖水波涛骤起,枣红马跃出了湖面,站到尼木德面前,同时,两只银马镫也从多伦湖里跃出。5、他站起来踏上马镫在马背上他几乎触不到她的手。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马镫的详细信息
马镫的含义
意思是:4支箍,20根直径10mm,箍筋间距100至150毫米(加密区100毫米间距、平段150毫米间距)。箍筋表示方法:10@100/200(2)表示箍筋为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双腿箍。10@100/200(4)是指10个箍筋,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部用于手臂和腿。8@200(2)表示8个箍筋,间距为200,两腿箍。8@100(4)/150(2)表示箍筋为8,加密区域的间距为100,臂与腿之间的间距为150,非加密区域的间距为150,双腿间距为150。扩展资料:制作马镫的要求:用圆形钢筋制成的箍筋的一端应是弯钩(半圆钩、直角钩或斜钩)。吊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对于一般结构,箍筋钩的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钩的直线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件,箍筋为圆形的接头必须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矩形箍筋端部应有一个135°的勾子,勾子伸入核心混凝土的直部长度不得小于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