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0怎么配置方法
很多的小伙伴因为工作的需要而准备了两块硬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安装raid0了,那么该怎么去给他进行配置呢?下面就来看看详细的配置方法吧。raid0怎么配置:1、首先开机,进入启动屏幕后按下“delete”进入bios,找到“存储设置”。 2、然后按下enter进入该选项,在配置部分打开raid选项,随后按F10进行保存。 3、系统重启后按下ctrl+i进入raid界面。 4、在出现的四个选项中点击1选项,随后按下tab或者enter进入下一区域。 5、下面为raid布局选择字符串可选值。可选值范围从4kb~128kb。不同模式对应不同范围:raid0_128kb,raid10_64kb和raid5_64kb。在容量区域中选择卷的容量,初始最小值是被替换磁盘的最大容量,全部展开后,按Y保存。6、设置完raid0的目标信息和内容后按esc退出界面。 7、在引导屏幕后按下delete进入bios设置,继续找到“存储设置”。 8、之后按下enter进入“StorageConfiguratlon”选项,在SATAPort1-Port4、SATAPort5-Port6上打开RAID,最后按F10保存并重启。 9、重启后按下ctrl+f进入raid界面。 10、在上下四个选项中选择第二个选项进入。 11、进入2选项后按下ctrl+c进行创建。 12、随后按ctrl+y进行保存。 13、最后再进行一次确认,随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怎么配置RAID0
1、Intel芯片组和AMD芯片组都可以基本支持各种磁盘阵列模式的构建,因此设置RAID0磁盘阵列非常简单。首先准备两个硬盘驱动器,同时,首先将硬盘驱动器与主板上的操作系统拔下,以免替换设置,可惜破坏了以前的硬盘驱动器数据。2、启动计算机,在进入启动屏幕后按Delete键以输入Intel芯片组主板BIOS设置,按←→↑↓查找“存储配置”选项。3、然后按Enter键进入“存储配置”选项,在“配置”部分中打开RAID选项,然后按F10键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计算机。4、系统重新启动后,请特别注意引导屏幕。系统会提示您按Ctrl+I进入RAID设置界面。如果您没有及时按Ctrl+I,则需要再次重新启动计算机。5、进入操作界面部分,共有4个选项:1个选项是创建RAID磁盘阵列,2个选项是删除RAID磁盘阵列,3个选项是将硬盘恢复到非RAID状态,4个选项是备份音量选项。以下是系统的硬盘驱动器信息以及有关RAID阵列的信息。6、选择1选项,将出现以上屏幕。您可以在名称区域中指定团队名称,然后按[tab]或[enter]键进入下一个区域。在团队等级区域中,选择团队等级。7、接下来,为raid布局选择字符串可选值。可选值范围从4kb到128kb。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范围:raid0–128kb,raid10–64kb和raid5–64kb。最后,在容量区域中选择卷的容量,初始最小值是被替换磁盘的最大容量。全部展开后,按Y保存。8、从图可以看出,设置了RAID0磁盘的目标信息和内容,然后按5选项或ESC退出此设置界面。9、用于RAID0磁盘阵列的AMD:AMD芯片组也是一个简单的RAID0磁盘阵列,但与Intel不同。同样在引导屏幕之后,按Delete键进入BIOS设置程序,按←→↑↓键找到存储配置选项。10、然后按Enter键进入StorageConfiguratlon选项,在SATAPort1-Port4和SATAPort5-Port6上打开RAID选项,然后按F10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计算机。11、系统重启后,请特别注意启动屏幕,并注意与英特尔主板略有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按Ctrl+F进入RAID设置界面。如果没有及时按,则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12、从上至下划分4个选项,从上至下划分4个选项,进入,进入RAID设置界面,可以看到与英特尔主板的接口。磁盘阵列接口,其中4个是查看SATA控制器的布局,选择2个选项进入。13、输入2选项后,按Ctrl+C创建RAID,它将进入上述界面。按向上和向下箭头跳到不同的选项,按空格键更改值。在这里,我们设置与以前相同,选择RAID0选项,可选大小为128kb,并在此处分配两个硬盘时注意Y选项。14、然后按Ctrl+Y保存,将出现上图的界面,您可以指定自己喜欢的团队名称。然后按Ctrl+Y确认,硬盘将初始化并删除两个硬盘驱动器中内置的数据。15、再次确认后,将显示形成的RAID0磁盘阵列信息界面,最后将重新启动计算机。设置了AMD芯片组的硬盘RAID0磁盘阵列。
实现RAID 0需要什么要求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那么网友们知道实现RAID 0需要什么要求吗?感兴趣的网友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实现RAID 0至少需要两块以上硬盘,它将两块以上的硬盘合并成一块,数据同时分散在每块硬盘中。
2、 由于带宽加倍,读/写速度也加倍。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但同时忽略了数据的可靠性,其中的任何一个硬盘失效或故障则影响到所有的数据。
3、 因此,RAID 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数据分散在每个硬盘当中,三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得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提升4倍。
以上就是对于实现RAID 0需要什么要求的相关内容。
组建RAID0模式
一、硬件条件:
1.具有完全相同规格的硬盘两块,包括容量,转速,缓存等等参数。最好选用两块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本文案例准备的两块硬盘为希捷SATA 7200.7 8M 80G硬盘两块:
2.带有RAID控制芯片或者芯片组支持RAID0模式的主板一块。本文所采用的主板为EPOX 8KDA3J (nforce3 250gb芯片组,支持raid0模式)
3.软盘,软驱,还有带有RAID0驱动程序的软盘一张。此软盘可以从主板自带的驱动光盘中的软件制作出来。
如上图,根据相应RAID芯片,插入软盘,制作出相关驱动软盘。
二、硬件安装
首先,将硬盘按照正确方式安装好,将SATA数据线,SATA电源线将硬盘与主板连接,然后开机,看是否系统能够正确检测到两块硬盘。如果正确检测到,请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进入IDE设备设置项目。如下图:
将IDE RAID栏设置成Eenabled,因为我们此处采用的是SATA硬盘,则我们同时把SATA Primary Master RAID和 Secndry Master RAID 设置成Enabled。保存退出。
则此时系统已经打开RAID0模式,并且自动开启RAID0控制程序。
重启后进入自检过程,检测完IDE硬盘设备后,则进入RAID检测与设置界面,界面非常简单的列举了当前情况,也就是RAID0模式正常开启以及其容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会自动检测RAID模式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会以如下图的方式进行警告:
此时代表RAID0没有正确安装,或者硬盘有问题没有正常工作。按F10可以进入详细设置界面。
三、安装操作系统
按照以往方式,插入WINDOWS安装光盘,进入安装程序,和以往安装方式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安装程序进行系统设备自检的时候,会提示是否安装第三方SCSI设备,如果安装,则按F6,则我们此时的RIAD0设备系统归类位SCSI类,则我们需要按F6键进入RAID0驱动安装进程。
之后插入我们事先准备的RAID0驱动软盘放入软驱,安装程序会自动检测软盘中相应的驱动程序,然后提示安装,根据提示安装相应驱动程序,之后进程按照以往WINDOWS安装方式完成便可。
四、进入操作系统
顺利安装WINDOWS完毕之后,按照以往方式安装主板芯片组驱动,这里我们所采用的NFROCE3 250GB芯片组驱动程序中的IDE SW驱动程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如果我们安装了RAID0,则我们必须安装IDE SW驱动。系统才能正确识别RAID0,并且在系统中给RAID0磁盘阵列带来真正的性能。
IDE SW驱动正确安装并且重新启动之后,系统会自带RAID0状态监视与管理程序,如下图:
从上图的nvRAID管理程序中我们看到,两块硬盘工作正常,并且共同组成了Striping (RAID0)模式。可用容量为149.06GB。
接下来我们进入系统属性---设备管理器---SCSI和RAID控制器。这就是RAID驱动程序。
五、实际测试
至此,RAID0算是顺利安装完成了。那么,RAID0是否像预期的一样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性能提升呢?我们进行基本的磁盘性能测试进行说明:
我们采用SiSoftware Sandra Lite 2005的磁盘性能测试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我们看到,当前磁盘读写性能结果为85MB/S,相比较的四套根据其构架分别获得了大致比例协调的分数,然而,我们常用的单磁盘非RAID模式的结果大概是45MB/S,则,测试结果证明,RAID0的读写性能确实是普通ATA或者SATA硬盘的两倍左右。
买两块便宜的ssd组raid0怎么样?
ssd组raid0虽然持续读写速度看着好看,不过不建议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SSD最大的优势是4K性能,这是机械硬盘完全无法相比的,因此SSD做系统盘性能要远高于机械硬盘(除去几个垃圾主控的SSD),而组RAID0对4K不但没帮助,反而会拖累4K性能现在SSD的寿命基本是看MLC颗粒的寿命,MLC的复写次数有限,复写达到一定次数就挂了正常情况下SSD有损耗平衡(Wear Leveling),让所有颗粒的复写次数基本一致,最终某一颗粒挂掉的时候其他颗粒的使用价值也基本榨干,不会因为某一颗粒损耗速度很高导致浪费了其他还没怎么使用的颗粒但是损耗平衡只是针对一块SSD的,组成RAID0后两块SSD的损耗通常不一致,而RAID0只要挂一块硬盘就会丢失所有数据,因此这么使用你存在SSD上的数据会有更大的丢失风险目前阵列卡基本不支持Trim,组成阵列后就意味着Trim无效,而没有了Trim的支持,GC(垃圾回收)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导致在长期使用后性能下降比较明显。用SF主控的SSD可以无视Trim的存在,不过使用SF主控的都是单卡高价的SSD目前大量低端的SSD使用性能低下的主控,有很多主控的算法很傻很天真,例如Toshiba T6UG1XBG SSD主控,居然会做出缓存满占之后再写入的举动,这种算法只能说2到一定境界了,而这些问题也不是raid能解决的而且低端SSD的写入放大系数很高,intel标称小于1.1,SF标称平均值是0.55,而JMF602的写入放大系数大于5,也就是说写入同样的数据,JMF602消耗的复写次数是intel的5倍,是SF的10倍,这就意味着JMF602死的速度是intel的5倍,是SF的10倍与其用便宜的SSD组RAID0,不如买一块intel的SSD或者使用SF主控的SSD做系统盘,用机械硬盘做数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