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

时间:2024-11-17 16:35:04编辑:思创君

端州区属于哪个市

端州区属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广东省肇庆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处于东经112°23′至34′,北纬23°2′至11′之间。端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其中星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端州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山地为主,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和肇庆市鼎湖区,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北岭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在肇庆西江南岸,远远就可以看到连绵起伏横贯东西的北岭山脉,尤似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旅游名城肇庆市。七星岩风景区是由七座石灰岩组成的山峰,由东向西依次名为阆凤、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和阿坡。这些巍然屹立的石灰岩峰,一面依山。因岩峰布列恰似北斗七星,因而得名,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地形地貌与气候端州区地处西江中下游北岸的河谷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山地,中部为冲积平原,南有西江环抱。北部山地以东西走向为主体,东段称鼎湖山,西段称北岭山,东南还有羚羊山,它同北岭山隔旱峡相对峙立。鼎湖山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3米。最低点在黄岗河旁村,海拔约6米,南北高差994米。端州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夏稍热,冬偶寒。年平均温度为22.1℃,年平均日照1736.85小时。无霜期年平均356.5天,年有霜日数平均不到10天。年平均降雨量1644.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6.3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端州区

端州区属于哪个市

端州区属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山地为主,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和肇庆市鼎湖区,西与高要区小湘镇接壤,总面积154平方千米。端州区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隋开皇九年(589年)置端州,为州治所在地。1988年3月,肇庆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肇庆地区,设立肇庆市,原肇庆市改为端州区。端州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端州区的地理环境端州区地处西江中下游北岸的河谷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构造剥蚀山地,中部为冲积平原,南有西江环抱。北部山地以东西走向为主体,东段称鼎湖山,西段称北岭山,东南还有羚羊山,它同北岭山隔旱峡相对峙立。鼎湖山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3米。端州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夏稍热,冬偶寒。年平均温度为22.1℃,年平均日照1736.85小时。无霜期年平均356.5天,年有霜日数平均不到10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端州区

宋代端州是现代那个省

宋代端州是现代的肇庆。
端州,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辖区最大地域约相当于现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大部。
秦朝前,境域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境域隶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境域所设的广信、高要、端溪、封阳等县隶属苍梧郡。
南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九月,高要县升为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
隋时废郡置州。开皇九年(589年)置端州,高要废郡改为县,端州辖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开皇十年,改成州为封州;开皇十八年,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郡置州,信安郡复称端州,辖高要、平兴2县。属岭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端州为高要郡。至德三年(758年)废高要郡,复置端州,仍以高要为治所。
五代十国时期,境域属南汉,端州辖高要县、平兴县2县。
宋代,境域属广南东路。开宝五年(972年),废平兴县入高要县;废康、泷、勤等州置端溪(并晋康、悦城、都城入端溪,治今德庆县)、泷水2县,端州辖高要、端溪、泷水3县。熙宁六年(1073年)端溪县从端州分出,复置康州;原属广州之四会县划入端州,端州辖高要、四会2县。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政和三年兴庆军升为兴庆府。政和八年(1118年)十月,兴庆府易名肇庆府,辖高要、四会2县。


宋朝时期的端州是现在的哪里

是如今的端州区,广东省肇庆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北回归线南侧。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和肇庆市鼎湖区,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3′至34′,北纬23°2′至11′之间。扩展资料:端州的历史沿革:秦朝前,境域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境域隶南海郡。西汉元鼎六年,境域所设的广信、高要、端溪、封阳等县隶属苍梧郡。南北朝梁天监六年,高要县升为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隋时废郡置州。开皇九年置端州,高要废郡改为县,端州辖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开皇十年,改成州为封州;开皇十八年,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大业三年,改端州为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废郡置州,信安郡复称端州,辖高要、平兴2县。属岭南道。天宝元年,改端州为高要郡。至德三年废高要郡,复置端州,仍以高要为治所。五代十国时期,境域属南汉,端州辖高要县、平兴县2县。宋代,境域属广南东路。开宝五年,废平兴县入高要县;废康、泷、勤等州置端溪、泷水2县,端州辖高要、端溪、泷水3县。熙宁六年端溪县从端州分出,复置康州;元符三年改端州为兴庆军。政和三年兴庆军升为兴庆府。政和八年十月,兴庆府易名肇庆府,辖高要、四会2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州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州(中国古代行政区)

上一篇:手柄游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