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峰

时间:2024-11-20 03:34:49编辑:思创君

求一篇关于梦想的采访

王石的关于梦想的采访
南方周末:您人生中有过哪些梦想?

王石:不同的年纪、经历的梦想不一样。四五岁时候在幼儿园,梦想就是拥有一块吸铁石,吸铁石能隔着桌板让铁屑来回抖动,当时觉得太神奇了。上学之后每年寒假暑假都回老家,老家在辽西山区,那时候梦想就是在农村生活,有一次暑假到期了就赖着不走,姥姥好说歹说才把我劝回来了。说现实点,少年时就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救死扶伤”很神圣。这个想法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个时代可能注定是成就企业家的时代,我也就成了一个办企业的人。毕竟,个人梦想的实现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南方周末:到深圳之后是不是您的梦想有一些改变?
王石:到深圳之后就是创业,因为那个时候只有做生意,当商人。自己干什么不大清楚,想先赚点钱,既然是干了做买卖的行当,便开始学经营、学管理,就这样一年一年走下来。1997年一个契机去了西藏。到了高原,呕吐,头疼,睡不着觉。反而这次特别的经历,唤起了少年时代的梦想,就开始登山、探险,直到现在。我当兵的时候是在汽车团,汽车团旁边就是航校,看着一架架飞机起飞就特别羡慕,到了1998年我学飞滑翔伞,实现了蓝天翱翔的梦想,一飞10年了。两年前改飞滑翔机,现在就觉得梦想在一步步地实现,还想着去航海,虽然职业不是自己特别想要做的,但觉得能得到社会承认,也很心安。
2003年登上珠峰是一个转折。我记得很清楚,那年的3月底进珠峰大本营,经历50多天的磨练,5月22日早上一点钟从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向顶峰冲击。之前我有信心登顶,但真的就要冲顶了,我都不相信——我现在是在向珠峰的顶峰上迈进,在8700米高度的第二台阶,正好那个台阶上去比较难,就在那阻塞住了,前面七八个队员,有的队员二十多分钟才能上去,我在后面等着。当时我印象很清楚,前面只要有一个队员扭头往回走,我就会跟着下撤,似乎大家都在等看谁先往后退?但没人后退,我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上去了。从珠峰下来,面对困难,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做企业家并非初衷
南方周末:2005年之后您的梦想是什么?
王石:就是承担社会责任,做更多有益社会的事情,珠峰再高是海拔8844米,七大洲也都有一个尺度的限度,但作为公益活动尽社会的责任,这个是无限的。2005年我出了本书,书名叫做《第八峰》,七大洲最高峰我登完了,但是我心中还有一座梦想的高峰,这座峰是没有尺度的,这个就是如何把我的能力和尽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南方周末:接下来呢?
王石:现在全球变暖,一个个人,一个企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简单来说,过去30年发展到现在,是想不到的,未来30年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作为企业家,在这个不确定当中要尽到责任,这个责任能尽到多大,自己还是不清楚,但觉得应该是把它当成梦想继续去努力。
南方周末:您曾经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吗?
王石:没有,从来没有,曾经梦想成为医生,梦想成为侦探,梦想成为一个远洋世界的海员,想成为一个战地记者,梦想很多,但从来没有梦想成为一个企业家,当企业家是时代使然。
南方周末:您觉得自己梦想成真了吗?
王石:有一些梦想成真,有一些只是一个梦想,实际上人的梦想有很多,一种是职业上希望成为什么,再一个就是生活中的状态。就我来讲生活状态只能说还可以。梦想的本身就是一种没法实现的愿望,它又可以使你处于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又和梦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太现实的,但是你又在想着它。
南方周末:如何让梦想变成现实呢?请您总结一下。
王石:我觉得第一个是要有理想主义,你可能当外科医生,可能当侦探,可能当企业家,但是一定要有理想主义;第二个要有现实主义,要面对现实;第三个要脚踏实地。
南方周末:那么个人努力和时代变迁对于实现梦想来说,分别有多大作用呢?
王石:时代造英雄,时代的变迁和我个人努力是九比一的关系,90%是时代的变迁,10%是个人的努力。
比如,如果我早出生20年,那在1956年的时候恰好是30岁不到,也就是刚大学毕业,那时候正好是反右运动,根据我个人的性格来讲,我不会是中间派,要不就是打右派的人,要不就是被打成右派,所以我个人努力和时代的关系是哪个大?到了1980年代改革开放,我到深圳去,是时代给了机会,我抓住、我努力了,也正是这个时代的变迁给我这样的机会,所以我觉得是九一的关系,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
南方周末:刚才很有意思的是,您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成为中间派呢?
王石:我是很努力想做一番事业,想出人头地,这是人类竞争使然,可能有的人比较随和就愿意随大流,我是不会随大流的,所以那样一个时代当中我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中间派?
精彩才刚开始
南方周末:我们已经度过经济危机这种说法您同意吗?
王石:从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的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刺激效果是不错的,当然从局部来讲的确是不错的,尤其房地产今年一季度就开始反弹,但是也应该看到2000万民工的下岗带来了的负面影响,农村的影响现在还不能说像房地产那么明显,经济可以说是在复苏,也不能排除可能这样的货币政策对之后会带来一些问题。
南方周末:那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是否已经实现了?
王石:过去的30年改革开放是经济复兴。现在谈中华文明的复兴为时尚早,虽然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但是提到中华文明可能更多想到的是中国菜、中国京剧、中国的方块文字。我感觉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可能还不如韩国,现在谈中华文明或者文化的伟大复兴还为时尚早,可能还得再看30年。
南方周末:在您心目当中中国的价值观和中国梦应该怎么样去形容?
王石:我只能说中国现在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现在就基本价值观来讲就是经济主义。就我个人的价值观和梦来讲,应该靠自己的勇敢,自我不满足,智慧汗水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这是我的价值观。我的梦想就是:在社会当中为个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南方周末:从您个人对于国家的期盼来说,您认为您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里,您的祖国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梦想才是一个让您特别自豪的事?
王石:这个价值观是由每个公民来组成的,就现在来讲我们还是缺少公民意识,就是如何追求个人的幸福、个人的权利、维护个人权利的公共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现在缺少现代的企业。我记得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提出四个现代化,叫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还有一个什么现代化我不记得了,但缺少观念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我们是需要补这一课。
南方周末:如果给您选择一个标签,您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标签来代表自己?
王石:我觉得是不行贿,把不行贿当个标识,对我来讲更有现实意义,因为这个社会比较流行行贿,大家不相信在社会上不行贿也可以把企业做得很好,我是这样说的,我也是这样做的。
南方周末:您这一两年思考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王石:2008年对我个人、对万科团队都是很特别的一年;我相信对我们国家、对全球也是很特别的一年。但是具体说到我自己,简单来说给我打回了原形。我以为我已经很成功了,我以为我已经不说了不起吧,也和了不起接近了。结果我被骂的一个什么都不是。这会让你冷静,而且觉得确实在这样不可琢磨、不可确定的年代,我们确实有点,当然我们指的主要是我,有点头脑发热,有点夸大自己。我本来以为除了登山、探险、做点公益活动,好像企业也就这样了。但08年之后,我才知道精彩的才真正开始。
如果说我想什么呢,就想到了——像我们国家一样,在国际上有了影响,大家在乎你,当然你就要更多地,不仅显示你的力量,更显示你的责任。无论作为一个企业,还是作为一个个人,都是一样。从2008年对我的评价可以看到,实际上是希望我承担更多的责任。$

~


蒋晓峰的战地采访经历

战火纷飞的利比亚,当地时间21日17时多(北京时间21日23时多),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围住了首都的黎波里市中心的里克索斯酒店,37名外国媒体记者被困酒店,其中5名是中国记者,包括2名中央电视台记者和3名凤凰卫视记者,而其中凤凰卫视的出镜记者叫蒋晓峰。一天早上,他在房间时,一枚弹片直接击中了阳台的玻璃窗,整个平板玻璃成为一片花玻璃……一直到24日深夜,他才离开酒店。蒋晓峰,1972年出生于宁波海曙,1985年毕业于宁波碶闸街小学,之后进入杭州外国语学校就读,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专业。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工作,其间曾担任新华社驻伊朗记者;担任新华社驻巴格达首席记者,是中国唯一全程见证萨达姆审判的记者。2009年,他加入凤凰卫视。得知蒋晓峰被困的消息,记者尝试和蒋晓峰取得联系,辗转问到了他的手机,但由于蒋晓峰身在战火中,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蒋晓峰,与战地记者的称呼分不开。2004年9月14日至2006年5月2日,他当时还在新华社,是伊拉克战后常驻巴格达的新华社记者之一。1年零8个月时间,蒋晓峰在伊拉克这个极度不安定的地方,随时遭受着可能被绑架,甚至被杀害的威胁。2006年,有记者采访了他。这是当时采访他的情况:从伊拉克战场回来,蒋晓峰回了一次宁波,宽慰为他殚精竭虑的父母。他说:“我特别想宁波,特别是家乡的杨梅和海鲜。打电话时,会经常问家里人,杨梅是不是上市了,禁渔期是不是过了。”所以每次回家,家人都会准备很多杨梅酒和干海鲜给他带到北京,但他已经十几年没吃到家乡的新鲜杨梅了,说起杨梅,就要咽好几口口水。有一个战地记者当儿子,父母的心都快操碎了。蒋晓峰的母亲俞女士说,她想儿子想得头发都快白了!蒋晓峰的父亲则把儿子出镜的照片、新闻节目都拍下来存在电脑上,都存了几千张了。“他最终选择了当记者。虽然父母有一千个不舍,但我们还是尊重他的选择。”蒋晓峰的母亲说,自从晓峰成了记者,与家人聚少离多,而他当上战地记者,他们的生活里更是充满了无限的挂念和担忧。网友“陈颐”是蒋晓峰的朋友,是《经济日报》的高级记者,我们通过她的博客,详细了解到蒋晓峰的点点滴滴。在的黎波里的蒋晓峰2011-08-23 23:46从来没有如此关注利比亚局势,对于很多人来说,关注的也许是卡扎菲躲在哪里?为何坚决不投降?后利比亚将是怎样?但我关心的是在那里进行报道的凤凰卫视战地记者蒋晓峰。此刻,他却被关在炮火连天、的黎波里的里克索斯酒店中,今天早上,一颗冷枪子弹打在他住的卧室玻璃上,留下一个弹痕。他和同伴已经将行李和工作设备都搬到了走廊里。他们也都穿上了防弹衣和戴上了钢盔,很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中的镜头,但这不是拍电影,是实实在在的烽火中。蒋晓峰被解救出来2011-08-24 23:157点,凤凰卫视报道:利比亚战事已近尾声,但里克索斯酒店有30多名记者被锁在酒店内成为人盾,酒店被形容为记者的监狱,没有记者能走出酒店,门口有狙击手把守,里面断水断电,蒋晓峰等人以方便面充饥,记者们关注水和食物能支持多久;蒋晓峰说,健康和安全没有问题,但潜在危险不能排除。晚上9时,再次从电视中看到蒋晓峰,说他们住的酒店将成为双方交火时的攻击对象。我希望他尽快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北京时间22点55分,从凤凰卫视传来好消息,蒋晓峰等5人从危险的酒店被救出来了,中国大使馆派了3辆车来接他们。蒋晓峰在连线中说,在被困的很多时候,在中国的许多人对他们非常记挂,感谢公司,感谢外交部做的努力。蒋晓峰安全前进,但不知何时能回国。蒋晓峰回信了2011-08-27 21:47早上起来,查看微博和邮箱,忽然一封主题很奇怪的邮件让我很吃惊,上面居然是用英文写着“来自蒋晓峰”。“让大家担心了。我很好,只是有时候有点无奈。最近这几天都在大使馆猫着,偶尔出去上街采风。估计这两天就能搭船去马耳他,再找路线回香港。”蒋晓峰家不能看到凤凰卫视,所以他老婆每天抱着iPad上网看消息。我能想象,她那小身板和一头乱发窝在床上抱着iPad的样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日子里,iPad无疑是一个爱的“邮差”。蒋晓峰,只有采访才能让他兴奋,一旦完成任务,他就能立即入睡。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镜头中,曾经看到他穿着红格衬衫,靠着墙,钢盔耷拉在面前,我想,他一定是站着睡着了。他是一个真正的专业记者,这样的记者如今已经快绝迹了。在的黎波里码头等船2011-08-28 16:44今天下午,打开电脑,蒋晓峰又来信了。“本来说好的,周六登上去马耳他的船,结果到了的黎波里码头,起重机坏了,船上的货卸不下来,所以没有一个人能登船。起重机什么时候能修好,老天知道。领导当机立断,不等船了,如果不在周日早上之前修好,改走陆路。城里断水已经5天,电也基本处于聊胜于无的状态,油气、通讯网络也告急,到处烧垃圾,市政无人管,太不适合居住了。今天在等船时,还搞了个反对派部长专访。”

上一篇:五格数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