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行论》论证了什么?
分类: 理工学科
解析:
1506年,哥白尼在回国任教士不久,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1512年,哥白尼把他任职城堡西北角的箭楼建为自己的小型天文台,用自制简陋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计算、研究。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所引用的27个观测数据,大部分是在这里记录下来的。约在1536年,哥白尼写成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由于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击,他在书的序中写明将他的著作献给教皇保罗三世。他认为,在教皇的庇护下,《天体运行论》也许可以问世。除了这篇序之外,《天体运行论》还有另外一篇教士奥西安德尔写的前言。当时哥白尼重病在身,委托这位教士出版发行。奥西安德尔为使这书能安全发行,假造了一篇无署名的前言,说书中的理论不一定代表行星在空间的真正运动,不过是为编算星表、预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来的一种人为的设计。这篇前言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骗过了许多人。
据说,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见到了从纽伦堡寄来的《天体运行论》样书。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编辑]
评价
《天体运行论》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方法。《天体运行论》在出版后七十年间,曾经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说,危及了教会的统治,罗马教廷才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正式创立了“日心说”。它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变革。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谁呀?
《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哥白尼。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波兰天文学家,是第一位提出太阳为中心——日心说的欧洲天文学家。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作品简介《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又名《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说》,长达6卷,于1535年最终修补完整。第一卷论述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第二卷讨论地球的自转,指出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第三卷讲岁差。第四卷谈月球的运行及日月食。第五、六卷阐述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五大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