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曾的历史名人
姓曾的历史名人有:曾巩、曾子、曾国藩、曾国荃、曾公亮等。1、曾巩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人,后居临川。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2、曾子曾子,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3、曾国藩曾国藩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面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等职。曾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作品有《曾文正公全集》。4、曾国荃曾国荃,湖南湘乡人。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自。曾国藩弟。受封一等伯爵。1866年调任湖北巡抚,后称病退职。1875年又被提用,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5、曾公亮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人。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姓曾的名人有哪些
姓曾的名人有:
1、曾子:即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
2、曾巩: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既勤政,又务实,而且凡事能从实际出发。
3、曾国藩: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
4、曾纪泽: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5、曾国荃: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
6、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7、曾布:世称“南丰七曾”之一。曾作为王安石的助手推行新政,徽宗时出任丞相,谥“文肃”,《宋史》有传。
曾思玉将军生前享受什么级别待遇?
曾思玉将军生前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与【省部级正职】待遇相同。
曾思玉将军是开国中将,曾先后担任过武汉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
由于曾思玉将军自1983年起离职休养,故1988年我军恢复授衔时他未被授衔。如果当时他在职的话,肯定会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因此,曾思玉将军的级别是大军区正职,与省部级正职相同。
曾姓的来源
1、曾姓起源于姒姓。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2、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
曾姓的来源
曾姓的来源如下:曾姓起源于姒姓。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曾姓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北一带。先秦时期,逃至鲁国的曾姓后代在鲁为官,并且就此繁衍生息下来,同时向四周地区播迁,使曾姓族人遍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秦汉期间,曾姓人因一直以“孝”著称,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宗圣”。中国曾姓人口约七百七十余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2%左右。曾氏是一个古老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曾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曾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曾姓人口约占中国汉族曾姓人口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