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扩展资料: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代计算机
一般根据什么将计算机分为四代?
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硬件、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储存机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采用磁带,软件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主要应用在军事和科学计算。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以及编译程序,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硬件、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产品走向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主要应用在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至今)同样的硬件、逻辑元件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年世界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时代。应用领域逐渐走向家庭和更多的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