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父情结
写在前面
情结,字典解释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情结类似于一种心理本能,外界环境触发后,人们就会就按照情结自身的固有规律来自动行事。于是,受某种情结所困的人,往往也就会表现出由那情结所支配的心理与行为。
因此,寻找自己的潜意识情结,看见它,才能帮助我们真正和自己和解,解开心底里的心结。
测试结果显示,在你的潜意识中,恋父情结对你的爱情有着深远又隐秘的影响。
什么是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又称伊拉克特拉情结,指的不是“和自己父亲谈恋爱”,而是:个人针对富有男子气概的年长男性的无意识冲动。恋父情结中的“父”并不是指真正的父亲,而是指具有像父亲一般气质或特征的,比自己年长的男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叔控”。
影视经典形象:
《绝望主妇》中,苏珊·梅尔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女性,她从出生起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在剧中,从14岁到40岁,她最长的空窗期不超过两个月,面对那些没有“父亲特质”男生的追求,她也不拒绝,但之所以接受,是因为想脱离单身状态;而在真正能吸引到她,往往是那些成熟的男性。在他们面前,她总是显得像个小女孩。但也因过于自我而将对方的耐心耗尽。
恋父情结的行为体现
具有恋父情结的你,会对拥有“明显男性特质”的男性特别着迷,并且,你渴望从这类男性身上获得安全感。
而更让你着迷的是和对方相处过程中的“被保护感”。你会十分享受被对方保护、被当做“公主”、被捧在手心上的感觉。你盼望着对方带你一起去探索世界,似乎这会是你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在爱情中,你会很享受对方为你投来的目光。你喜欢有趣,喜欢热情洋溢的关系,而一旦对方不再关注你了或者对方因为疲惫而不再投以炙热的目光,你会十分失望和受伤。
有时你会有些任性和闹闹小脾气,故意做出一些让惹对方生气的行为。但只要哄一哄,你很快就会回到之前乖巧的状态。你希望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对方的目光重新聚焦到自己的身上。其实在不少女性的生命早期,很多的父女关系就是这样的。
此外,恋父情结可能会使你常常在不经意间对记忆中父女关系进行重复。例如,其实你已经足够优秀,但是在你的内心,你并不这么觉得,因为父亲在你小的时候往往很少给予积极评价,好像他不承认你的好,你就真的不觉得自己足够好。而只有当身边伴侣真正认同你了,你才会认同自己。
也许,你和那些能吸引你目光的男性,并不总是那么和谐,而真正促使你离开某段关系往往是因为发现自己不再被呵护。因为你的潜意识中,你是一个急切地需要有人照顾自己,把自己捧在手心的人,分手后,你会较快地结束感情的空窗期。
具有恋父情结将受何影响?
潜意识中的恋父情结,让你把定义自己是否足够好的权利移交给了自己脑海中的“父亲”形象。
你会忽略,自己一个人时到底能够迸发出多少的能量。你无法离开关系,所以在你的生命中,大多数时候你都存在于关系中。在关系中的大多数时候,如果你渴望进步,往往是为了关系、为了对方;对方说你足够好,你就会满足。
6974125fc6cda5cf9bc296e39f236326.gif
因此在你独立于关系以外时,你会感到无聊,很难发觉到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甚至觉得一个人的自己其实有些糟糕。
2. 难以建立健康的关系
恋父情结让你在感情中的状态趋向两极化,有时,你顺从乖巧,有时,你任性得有恃无恐,时间久了,对方会因为这种折腾和不稳定慢慢感到疲乏。
同时,当你将自己的感受与价值建立在“对方是否爱我”上时,在这段关系中,两个人都背负着重担。你每日在担心自己是否足够可爱,潜意识中,你会害怕对方离开,因为没有了他,你就像没有了一切保护;而对方在这段关系中倍感疲惫和压力,因为你把太多属于自己的义务(生活起居;自我价值的定义)托付给了对方。
这样的关系,并不平等健康。
厄勒克特拉情结,揭秘厄勒克特拉的恋父情结
“我要么光荣地得救,要么光荣地死去。”一心为父复仇的厄勒克特拉在舞台上凄厉地哀鸣着,她的四周是高耸的绿竹、整齐的金色竹节椅、几何透明的旋转装置,古希腊乐器双管笛和中国古乐器笙也在一旁奏着她的仇恨与绝望,在场的观众得以观赏到2500年前古希腊的悲歌,凝视亘古不变的人性的枷锁。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作品、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经典悲剧《厄勒克特拉》于11月13日、14日在美琪大戏院上演。剧目还将于12月1日、2日在上海大剧院再次亮相。 恋父与复仇:厄勒克特拉公主的故事 纳博科夫颇具争议的小说《洛丽塔》的主人公洛丽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恋父情结”心理趋向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张爱玲的一些小说里也常涉及“恋父情结”,例如《心经》中的女孩小寒疯狂、固执地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并以纯真的外表来破坏父母之间的感情。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恋父情结”这一心理现象的提出者,他认为这是深藏于人内心潜意识的一种心理特性,并且伴随人类一生。“恋父情结”,译作“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是指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这一名称便是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厄勒克特拉公主的故事。 《厄勒克特拉》讲述的是王女厄勒克特拉为父复仇弑母的故事。希腊诸王之王阿伽门农自特洛伊凯旋归来,却被自己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及其奸夫埃奎斯托斯谋害。阿伽门农之女厄勒克特拉怀揣着仇恨,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弟弟俄瑞斯特斯,因担心弟弟或遭不幸,她便偷偷将他托付给亲信保傅抚养,于邻国长大。八年之后,俄瑞斯特斯根据神谕的指点回到故乡迈锡尼替父报仇。与他同来的,还有忠实的保傅和挚友皮拉德斯。故事从他们抵达阿尔戈斯开始…… 神秘歌队,跨界乐器,现代主义舞美 此次上海话剧中心携手希腊著名导演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首度呈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2500年前的剧作,由古希腊戏剧及跨文化交流学者、导演罗彤翻译中文剧本,古希腊乐器专家、希腊当代音乐跨界演奏奠基者、希腊国家剧院合作音乐家迪米特里斯·卡玛罗托斯编曲,赵晗担任文学顾问,希腊籍柏林装置艺术家尤尔格斯·萨普恩吉斯身兼舞美与服化设计,希腊舞蹈家阿纳斯塔西奥斯·卡拉哈里奥斯担任编舞。剧中主角厄勒克特拉由范祎琳饰演,王后克吕泰墨斯特拉由李晨涛饰演。 贯穿全戏的是,主演身边总有歌队围绕。“歌队”是古希腊悲剧中一种特殊的戏剧因素。它在剧中不以舞台的扮演角色出现,类似于现代戏剧的旁白,但是歌队的抒情和叙事功能却对戏剧的艺术表达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导演米哈伊在《厄勒克特拉》的创作过程中说道,“歌队,定义了古希腊悲剧的特色乃至结构。歌队为悲剧注入了公众感、公共空间以及公共集体记忆。歌队成员神秘、不知来去,像敏感的乐器一样,与这个地方、这个时代悲痛的节奏共鸣。没有歌队,就没有古希腊悲剧。” 《厄勒克特拉》的音乐均由本剧编曲迪米特里斯·卡玛罗托斯创作,结合了古希腊乐器双管笛和中国古乐器笙。双管笛曾在公元前五世纪最早的古希腊悲剧演出中使用,现有出土文物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但人们已有大约两千多年未曾听到其真正奏响。迪米特里斯特邀希腊传统管乐器制造大师乔霍斯·阿波斯托拉卡斯专门依照考古发现重新制作了公元前450年的古希腊双管笛,在演出中现场演奏。两种年代相近的古乐器,跨越时间与地域,在《厄勒克特拉》的舞台上相遇。 在舞美方面,尤尔格斯运用极简的几何块面突出演员在舞台上的重要性,服装也仅用大块面的颜色表现人物性格,以当代艺术形式对舞台空间进行了改造。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自2013年起推出“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计划每年推出1至2部国内外经典戏剧,利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阵容,把各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编剧、导演推介给观众,并且为不同国家的戏剧艺术家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索福克勒斯的古希腊经典悲剧《厄勒克特拉》是该系列的第6部作品。 “ 其中永恒的真理到今天依然掷地有声 ” “‘你的父亲,在愉悦之时的哼叫,自然不同于生育女儿的我在阵痛之时的哼叫。’这是王后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台词,反映了两性间的差异。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听到这句台词,你都不可能不感到惊讶,这句话怎么写出来的——其中永恒的真理到今天依然掷地有声。”导演米哈伊说道。 这是米哈伊首次与中国团队合作并上演作品,他为何会选择执导《厄勒克特拉》这部对中国观众来说相对“冷门”的古希腊悲剧?米哈伊说:“这个神话可辨识度很高,在任何社会语境中,无论我们何时去重新解读或重新排演。所谓的‘陌生感’仅仅是剧中的人名,其他一切都不会让观众感到陌生。” 在谈到如何看待剧中与中国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伦理关系时,米哈伊认为,这一点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个道德问题。本剧的核心是“我怎么能够忘记被人杀害的父亲呢?”因为“我无法忘记”,所以她无法找到安慰。这是她的悲剧。复仇是次要的,而复仇背后的东西值得思考。 诚然如此,相较于“身处险境,收起风帆谨慎前行”的妹妹克里索塞弥,厄勒克特拉宁可在宫中为奴,也不愿向强权屈服。她日复一日等待弟弟俄瑞斯特斯回来为父报仇,因俄瑞斯特斯的一再拖延,使她日渐憔悴,“逝去的希望吞噬了她”。在为父复仇的执念、对弟弟归来的企盼和郁郁不得志的愤懑等多重折磨下,厄勒克特拉如宫中的幽灵般控诉着:“身处邪恶之中,也只能邪恶。”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恋父情节
一、导语
你看过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拉》吗?这是一部讲述关于公主厄勒克特拉为了给被母亲和其恋人一起谋杀的父亲复仇,而怂恿兄弟杀掉母亲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弗洛伊德以“厄勒克特拉”来命名女孩的“恋父情结”。
二、正文
恋父情结,中译名为“厄勒克特拉情结”、“伊莱克特拉情结”、“奥列屈拉情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术语,指女孩恋父仇母的复合情绪,是女孩性心理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在这一阶段,女孩对父亲异常深情,视父亲为主要的性爱对象,而视母亲为多余,并总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而独占父亲。
恋父情结的产生:弗洛伊德认为,一部分女孩生在出生后,由于器官尚未发展成熟,需要依赖母亲以维持生命,所以会和母亲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而她们在3-6岁时,会对性器官产生兴趣,并且对性活动以及父母的关系产生强烈的好奇。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由于缺少男性器官而怪罪于母亲,对拥有自己没有的器官的父亲更加注意,从而增加对父亲的喜爱,与母亲形成竞争关系。但这种行为又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她们就会产生“恋父情结”——压抑对父亲的爱,被迫顺从母亲。
恋父情结的问题解决:弗洛伊德认为,有些女性终身反映出的对男性的羡慕与嫉妒,追求权力或者羡慕男性的行为等特点,或许有的女性还会因自己的生理构造与男性不同而贬低自己,这都是“恋父情结”在部分女性一生中的具体表现。弗洛伊德认为,如果这些女性能够将嫉妒转化为对怀孕的渴望,就算成功解决了“恋父情结”的问题。
三、拓展
由于“恋父情结”的别名为“厄勒克特拉情结”,所以相关作品首先可以阅读古希腊作品《厄勒克特拉》。其次,如果想要对弗洛伊德提出的“恋父情结”有一个更深入、全面、具体化的了解,可以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性学三论》主要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弗洛伊德透过精神分析的技巧,运用治疗病人的实际资料,对性的问题作了一番有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阐明了他的性学学说。他把性的问题分为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法等几个方向来探讨,大胆开辟了性研究的新领域,并且强调在学校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的观点。
四、结语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是因为女孩们羡慕男性拥有自己没有的器官,同时也会因此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她们由于自己没有男性拥有的器官而感到自卑,于是她们把喜欢男性的性器官的想法,转移到了她们最早能接触到拥有这种器官的男性,也就是她们的父亲身上。所以,很多女性在人生中追求权力、追求强大的行为都是“恋父情结”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