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病

时间:2024-11-24 22:33:24编辑:思创君

荷兰病名词解释

荷兰病名词解释:某个国家因为某一项产业很发达,从而造成其他产业都萎靡不振。一、荷兰病的解释:在20世纪70年代,荷兰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然而,当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被发现时,荷兰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和出口石油、天然气。这使得荷兰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顺差,经济表面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对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了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二、荷兰病产生的原因:1、一般情况下,由于新资源的发现而获得的意外收益的确会对原有出口产业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非工业化现象的发生,由于新兴部门的高收益,资本和劳动会从传统产业部门流入新兴部门。2、由于自然资源出口增加,使该国贸易收支顺差。固定汇率制度下,将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传统出口部门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而在浮动汇率下,贸易顺差将导致本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应对措施:1、发展国民经济:需要注意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开发的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能源、资源,发展生态经济,该转型的时候要及时转型,靠吃能源饭终究会走向穷途末路。2、合理均衡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实际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在重点突出特色产业的同时,谋求国家、民众生存之基础产业协调发展,国家需要采取必要的宏观措施,鼓励扶植国民赖以生存必须的生态产业。3、提倡节约:循环利用有限资源,不断进行社会工艺改进,奖将有限资源合理利用达到极致。

避免荷兰病的途径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避免途径有三:协调其他城市,转移劳动力发挥城市功能,解决就业难题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快速发展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农业

荷兰病的原因是什么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 Neary在1982年给出的。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不过,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这被称为支出效应。“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一种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上一篇:宋氏王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