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

时间:2024-11-24 22:56:54编辑:思创君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康德,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他为了调和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哲学。费希特则持有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有时候被认为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但事实上他们的意见是非常不同的。
德国古典哲学具有抽象性和思辩性的特点,它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从康德开始,世界观发生了巨大转变。世界再也不再是是其所是,理性再不只是被当作法则的附属品所对待,而是转变为由理性为世界立法,世界被认为是由我们的观察所决定的。跟随康德,产生了以叔本华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跟随费尔巴哈,产生了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分析哲学、现象学等等哲学分支,甚至直到哈贝马斯都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重大影响。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包括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除了有哲学方面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外,还有历史方面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和《人类历史起源臆测》(1785)等论文。其历史哲学的中心观点是历史既是必然的、有规律的,又是自由的、合乎目的的。【摘要】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包括【提问】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除了有哲学方面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外,还有历史方面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和《人类历史起源臆测》(1785)等论文。其历史哲学的中心观点是历史既是必然的、有规律的,又是自由的、合乎目的的。【回答】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而费尔巴哈不是古典哲学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康德1、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实质上是先验唯心主义的调和矛盾的哲学体系和不可知论。2、费希特从唯心主义立场上继承和批判了康德,建立了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者,他试图唤醒德意志人民要求国家统一。3、谢林改造了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4、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继承前辈哲学家的基础上,创建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5、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建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康德哲学的主要观点是:1、康德认为: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这后来被心理学所认同,在丹尼斯·库恩《心理学导论》中被解释为知觉预期,这一章连同在一起的还有知觉习惯与知觉学习。我们所遭遇的事物,如果在预期之中便觉得很正常,反之便是始料未及,偶然性就是这样发生的,它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重复。2、康德认为,人类在其经验之外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本领,用之来认识自己和外界事物。心理学大师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便来源于此,而事实正是这样,比如:狗天生不爱吃鱼,而猫天生不能游泳,在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中,婴儿要等六个月大时才能解锁。他的先验论说的正是先于经验,知识可以由经验获得,但不一定都来源于经验。3、康德认为,在心灵之外,还有独立存在的物自体,它隐藏在现象之中而我们无法得知。解析如下:我们感觉到的物体是经过自己大脑皮层整合过的东西,已经不是物体的原相,而那个原相隐藏于现象之中,只有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才能得到真相的一窥。康德哲学的著作:康德写了三本重要的书: 《纯粹理性批判》 讲人如何认识世界—真。《 实践理性批判》讲人的伦理规则是如何—善。前者的对象是现象界,后者的对象是本体界。在现象与本体之间,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鸿沟,在鸿沟上架起一坐桥,使现象过渡到本体。这座桥梁,便是自然的目的性。它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观的美感,过渡到其目的,即客观的本体。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的主要内容。

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康德哲学思想综述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相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于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于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本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黑格尔和康德哲学的根本区别

一、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康德追求的是确实性,黑格尔追求的是完备性。即康德哲学具有科学的特征,黑格尔的理论则更多的是哲学的特征。康德是先验唯心主义,黑格尔是绝对唯心主义。康德在唯心的程度上不及黑格尔。

所谓先验就是指人类对于事物整理和排列的两架精神仪器:时间和空间。这两种精神不是经验和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的认识能力或手段。康德主张放弃纯粹的理性,黑格尔则主张运用纯粹的理性导出全部世界(包括经验的世界和超验的世界)。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把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进行了调和。他强调我们心灵中的时间与空间两种直观形式先于一切经验。

根据康德的说法,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是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情况,称为知识的原料。二是人类内在的情况,称为知识的形式。

康德认为,有两种因素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即感官知觉和理性。我们的知识材料透过感官而来,但这些材料必须符合更改的特征(会寻求事件的原因)。
黑格尔是一位浪漫主义哲学家,他说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在人类的理性之外有任何真理存在。他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黑格尔拒绝精神这样一种客观思想当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他倡导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建造关于一节存在的理论体系,进而导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格尔是绝对唯心主义者。

二、另外康德的立足点是科学,黑格尔的立足点是纯粹的哲学。



三、他们对待矛盾的态度也不同。



康德因为追求严谨,周密,所以他不能接受理性世界中存在的矛盾。黑格尔则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引入辩证法,将这一问题进行了非常漂亮的处理。从而形成了他比康德更高明的地方——否定之否定,辩证法,认识发展动力学。


黑格尔的康德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和康德都是西方哲学家,具体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是鼻祖,黑格尔是大师。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的思想有很多共同点,就是普遍认为黑格尔哲学是康德思想的发展。但如果具体深入地探讨他们的思想,还是有很多矛盾和分歧的。黑格尔的画黑格尔和康德的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的思想,如他们对美学的看法,对法律和婚姻的态度等。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审美的看法。康德美学的核心内容是“美感”,即对美的认同,以及如何美。同时,他注重情绪判断。此外,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引入美学,引发了美学研究的变革。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他不仅将辩证法引入美学,而且形成了一个体系。从辩证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他把美看作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一方面,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况下对康德哲学的误解,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他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出发点是用绝对的精神来看待世界的起源,也就是我们政治教科书中提到的认识论。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的思想实际上是对辩证法的批判。具体来说,他是一个不可知论者,他的思想是形而上学的。当然,两人都在哲学上有很大贡献。康德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在哲学领域,伊曼纽尔康德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那么康德哲学的贡献有哪些呢?康德图片康德哲学最大的贡献是他的三个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书的体系分别回答了哲学不同方面的不同问题。《纯粹理性批判》,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有哪些感性的东西是我们可以认识和理解的,自己去揣摩他的原理?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能知道的是自然科学能使我们知道的,而当人们的哲学只能作为帮助我们学习知识并使之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实践理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所阐述的哲学的结果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即实践主体存在的自我意识,以及对其合理性的“批判”,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遵循的道德行为和原则的“意志”基础。本书分为两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原初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主要反对意见是,它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同时强调了人格的尊严和崇高,表达了强烈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回答了我们最想知道的,也就是我们能希望什么?他的解释是,如果道德是真实的,我们就需要假定的真实存在,他认为生命的终结并不是一切的终结。这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的回答是康德哲学最重要的贡献。康德的美学思想有哪些?康德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的创始人,在西方思想界影响很大。那么康德美学思想的内容是什么呢?康德的美学思想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一是对美的分析,二是对崇高的分析,三是对艺术美的论述。在对美的分析上,康德认为美是道德善的象征。万物皆有其美,人的美在于灵魂。是对人心美好的影射,道德是人生存的工具。美是艺术的瑰宝,能让人拥有细致入微的品格。他们越细致,世界观就越宽广,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美本身没有魔力,美的创造来自于其高尚的道德动机,这种动机是人性化的。这种人文的、高尚的道德动机充满了对个体的尊重,所以美能体现道德的纯洁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对崇高的分析上,康德认为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它是崇高的主客体相互撞击的一种形式,如雷电和惊涛骇浪。在人面前,这些东西很厉害,但是人在这些东西面前并不退缩,从而产生一种清高的感觉。这种感觉夹杂着恐惧和害怕,但也充满了胜利的快感。康德认为这就是崇高。关于艺术美的讨论,康德认为艺术依赖于美和道德。艺术在于它的独特性,所以艺术不能教,也就是艺术不能复制。自古以来,艺术的表现只能来自天才。这个天才不会遵循特定的法律法规,而是会打破所谓的规则。这种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艺术作品,康德认为科学需要勤奋,艺术需要天才,灵感不可模仿。


上一篇:科比纪录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