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戏大全

时间:2024-12-04 13:46:03编辑:思创君

秦腔与眉户的区别,陕西地方戏眉户剧介绍

  眉户是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甘肃陕西湖北等地都有流行。它去掉婉转,有让人听了就着迷的魅力。秦腔也是源于关中地区,那么秦腔与眉户有什么区别呢?本期的秦腔戏曲带你了解。

  眉户剧介绍

  眉户又称眉鄂,因其方言发音为迷糊所以有人误认为其又名“迷糊”,或称“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主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

  起源

  眉户剧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称为“眉户”。眉县和户县一带位于秦岭太白山麓,自古盛行民间歌曲,眉户曲起源于这些汉族民间歌谣,古称“清曲调”。眉户曲在华阴和华县一带逐步发展为眉户戏曲。

  华阴和华县是周朝郑国地域,眉户可能受到“郑声”的影响。由此眉户在关中分为东西两路,关于东路眉户,流传有“同州的梆子合阳的线(指吊线木偶),二华的眉户天下传”的说法。

  清朝乾隆年间,随着秦腔等各地戏曲艺术的发展,眉户逐渐被搬上了舞台,形成了一定数目的剧目。眉户在演唱形式上仍保留有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为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有口白。舞台演出形式的剧目则既有《反大同》、《火焰驹》等的大型本戏,又有《张连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比较自由。

  特点

  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相辅。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

  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如《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等;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如《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现在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眉户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

  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

  演唱形式

  眉户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

  一是仍保留地摊子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系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这种节目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说白。

  一种是舞台演出形式,其剧目既有如《反大同》、《火焰驹》等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连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自由。


眉户与秦腔有没有区别?

  1、眉户跟秦腔是两个不同的剧种。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曲子,一个是梆子。眉户里面一般没有梆子声,而且它是各种各样的曲牌组成的,如【月调】【银纽丝】【闪扁担】等;秦腔又称梆子腔。

  2、眉户,即眉鄠(hù),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主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和陇东、陇中一带,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3、秦腔(Qinqiang),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陕西、甘肃一带一带,成熟于秦代。甘肃古称西秦,故名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歌唱风格高亢,苍劲,声音嘹亮;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因为梆子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秦腔一直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眉户剧》的经典唱段是?

《眉户剧》的经典唱段可分为“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大调以唱悲伤剧情为主,如《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等;小调以唱欢喜剧情为主,如《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眉户的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是仍保留地摊子演唱的曲艺形式。其唱本多系折子戏,如《女寡妇验田》、《古城会》、《皇姑出家》等,这种节目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说白。一种是舞台演出形式,其剧目既有如《反大同》、《火焰驹》等大型本戏,又有如《张连卖布》、《两亲家打架》、《杜十娘》等折子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选用自由。

《眉户剧》经典唱段有哪些?

《眉户剧》的经典唱段可分为“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特点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相辅。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眉户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

梁秋燕歌词 陕西戏曲眉户梁秋燕的歌词

1、陕西戏曲眉户《梁秋燕》唱词:

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

慰劳军属把(呀)把菜剜

样样事我要走在前边

人家英雄上了前线

为保卫咱的好田园

金字光荣匾,功臣门上悬

把他们美名儿天下传

手提上竹蓝蓝(哎)

又拿着铁铲铲

虽然说野菜儿不出钱

总算是娃娃们心一片

秋燕只觉得心里喜

放大脚步我走呀走得急

二嫂说和我一同去

约会好等她在这里

2、补充:眉户戏,即眉鄂,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主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上一篇:b912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