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的工程意义
工程中的用途很广。对于隔振系统而言,利用幅频特性曲线,至少可以得到两点指导意义:(1)隔振器在低频阶段(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比永小于1),隔离振动的效果差,因为,这一频段的放大系数为接近1,意味着该系统没有振动隔离效果。也就是输入进去的和输出来的是一样大的;这时,说明设计者要考虑所设计的系统是否用于低频隔振;如果是,那么请你采用主动式,或者降低系统的刚度即降低系统固有频率,不能使得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比永小于1;(2)在设计阶段,更不得使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比接近于1,否则,你看到那个放大倍数,是无穷大啊。即发生了共振,士兵过桥的事故就是这样发生的,很危险。(3)要隔离振动,即输出,小于输入进去的,要使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之比大于1.414左右。
对于振动传感器的选择而言,利用幅频特性曲线,至少可以得到两点指导意义:(1)选择的传感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其有效工作频段,必须在放大系数接近1的频率阶段。因为,他采集的信号才不会失真。因此,工程上经常讲,传感器的频响特性曲线,频带范围有多宽,多宽。就是讲的这个曲线上的平坦区间。最好在(1/3~2/3)倍固有频率的宽度之内。(2)显然,达到固有频率时,他会将采集的信号放大,放大,失真。
至于相频曲线:
说复杂,也很复杂。说简单,其实就是讲响应对于输入的延迟时间。比如,朋友喊你,你迅速答到,相位延迟基本为零。如果,朋友喊你,你不迅速答到,相位角度大,延迟时间就长啊。
实际上,应用也有几点:
(1)对于隔振系统而言,在低频率阶段,响应和激励力之间,没有太多延迟,基本同步。但在高频阶段就不一样了,系统反映不过来,主要是由于惯性的作用,因此,很多图上看出相差180度。呵呵
(2)在共振频率处,相位相差90度。正好,我们又可以作出一个未知系统的相频曲线图,反推他的共振频率点;
(3)对于一个采集系统,相频率曲线,最好是线性的相位。因为,他表明该系统在采集信号时,对所有频率成分都将有相同的延迟,进而不会使采集的曲线失真啊。
以上是个人对其工程应用的一点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某某工程大学刘某某。2013年10月26日下午于武汉
亚当斯创造的“区域曝光法”的原理是什么?
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亚当斯创造了“区域曝光法”。这种方法,可以在拍摄前就预见到作品的丰富影调,并通过后期制作控制这些影调,形成细腻丰富的层次和质感。在他的作品中,黑、白、灰各层次间丰富的影调和清晰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黑白摄影的美妙,被他演绎到了极致。亚当斯拍摄的风光摄影作品朴实清新,构图严谨,层次细腻。音乐感、哲理性和庄严的古典美,是他风光作品的特色。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在欣赏亚当斯的风光摄影作品时,会因其画面上不同影调层次构成的节奏和旋律,获得或舒缓、或激越、或轻松、或深沉的音乐般的感受。亚当斯将激情与技术完美组合,在风光摄影领域获得了无可匹敌的权威性,在他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越。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亚当斯已经成为一座里程碑,在摄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