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围巾织法
镂空围巾织法视频教程如下:镂空围巾花编织教程,适合手工编织围巾围脖,新手可以学习编织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次手指的运动,更是母亲对儿女、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编织的是女人的心。沿革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在西安半坡、庙底沟、三里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纹、“人”字纹,清楚地显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还发现陶钵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残竹片。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苇席,距今约有7000年历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钱山漾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竹编更为惊人,约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条经过刮磨加工。这一时期的编织工艺也相当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种有篓、篮、箩、筐等。周代,以蒲草编织莞席已很普遍。汉代以蔺草(又名马蔺、马兰草、灯心草)编织为席,产于三辅(今陕西中部)、河东(今山西夏县)等地 。唐代,草席生产已很普遍,福建、广东的藤编、河北沧州的柳编、山西蒲州(今永济、河津等地)的麦秆编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艺品。其中广东藤编还有编织花卉、鱼虫、鸟禽图案的帘幕。宋代,浙江东阳竹编的品种已有龙灯、花灯、走马灯、香篮、花篮等,能编织字画、图案,工艺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积内可编织120根篾条,有的还饰以金线。至明清两代,浙江、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地的草编、藤编、竹编等生产有了发展,并在19世纪末开始出口。
镂空围巾的织法
工具:粗毛线、两个木针1、首先起头。四针一个花,起了16针左右,如图所示。2、然后拿起另一根木针,还是挑并编织。3、然后就可以看到已经挑过去了一个。4、以此类推,把这只针将一行织到头,如图所示。5、把刚才圈出来的五圈都拿上,先摘四针,最后两针换前两针,就是开始挑。6、然后把针上的拿下来,放到另一只针上。7、然后开始将这四针都织下针,如图所示。8、然后就可以看到一排已经挑完了,然后镂空的样式就出来了,然后以此类推往下编织即可。围巾,可围在脖子上的长条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面料一般采用羊毛、棉、丝、莫代尔、人棉、腈纶、涤纶等材料,通常于保暖,也可因美观、清洁或是宗教而穿戴。
镂空围巾编织教程视频
镂空围巾编织教程视频:镂空违禁编织教程视频1、准备毛线首先准备两球到四球的粗毛线,一般长度的围巾只需两球毛线即可织成;如果地方天气比较冷,可以多准备几球,围巾长些更暖和。2、织围巾STEP 1:首先预留约手臂6倍长的线。打一个活结,将毛线圈套在手腕上,然后用图示方法抓住毛线。STEP 2:右手从下往上穿过左手拇指的圆圈,再穿过左手食指的圆圈,将毛线套回右手腕上。STEP 3:重复步骤三的动作十次后开始用手编织,将毛线穿过右手毛线圈圈后,将毛线套在左手腕上,要注意右手腕的毛线松紧度是否一致。STEP 4:接着换右手拿毛线,同理,将毛线穿过左手毛线圈圈后,将毛线套在右手腕上。重复步骤四步骤五的动作,将毛线在左右手腕上反复交换,直到织成你想要的长度。织成想要的围巾长度后,可以准备收尾啦。鱼网针织法(可以搜索视频):起头15针,第一行织下针,第一针挑下不织,然后织13针下针(线绕两圈),最后一针织上针。以后各行都按照步骤2织。看看视频就知道什么是下针和上针了,只不过一般下针只绕线一圈,绕两圈为的是孔大(其实就是用粗针织出的效果)。平针就是全上或者全下,上针就是反针,下针就是正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