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是什么?
1、家校沟通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孩子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家庭环境则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的教育在校园之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环境的配合。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2、家校沟通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3、家校沟通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于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细心的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有优势,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一一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是什么?
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是:1、家校沟通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2、家校沟通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3、家校沟通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4、家校联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成长环境,提高教育效果。家校沟通技巧:一、及时沟通与交流。家长与教师,要形成家校共育的共同体,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二、重视家庭教育指导。三、学校活动应该让家长看到。总之,家校联系工作不是机械化的教育工作,而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性化的交流的过程,情感碰撞出火花的过程。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1、“家校共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家庭是学生接受习惯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配合一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2、和谐的“家校共育”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能使学校与家庭间关于孩子成长辅助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家校共育”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社会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使教育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更实用。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幼儿起,家长就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他们。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做事作业、对人的礼仪习惯、自身的人格修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学生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教育他的行为规范,学会求知,但也无法陪伴其一生,也不可能经常在其身边教育引导。对比之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远远大于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教育界常说的“5+2=0”理论,指的就是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如果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那么学生的教育始终在原地打转,甚至会越来越差,揭示的就是这个现象。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成果,还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努力上进,认真学习,但是回到家里,家长却在打麻将或打牌,孩子被懒散的气场淹没,哪里还有学习的热情,参与围观的都不在少数。
什么是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共同培育学生。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特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教育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必将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
具体说来有三点:
1、教育思想上的互补。学校教育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其实施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教学、教育计划作保证。家庭教育则不然,家长比较多的是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来培养和塑造孩子。教育思想上的不一致,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家校共育可以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要求上相互弥补。
2、教育内容上的互补。学校重视德育的双基教育,即基本政治思想观点和基本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而不少家长在家里谈论社会问题时,往往不负责任,信口开河,并不避开孩子。此外,学校教育重打基础,强调循序渐进,家庭教育则常常重理轻文,急于求成,希望立竿见影;学校一般全面安排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也相对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则不稳定,往往受家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家校共育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弥补。
3、教育方法上的互补。家庭中,家长虽然普遍具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但大多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而学校教育则有较完善的教育制度,实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家校共育也可以使双方的教育方法互相弥补。
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是什么?
1、家校沟通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2、家校沟通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3、家校沟通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4、家校联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给学校建议的意义1、有较为严格的学习时间规划,该学习的时候能克制学生好好学习,该放松的时候能安排有益的、有趣的活动。2、、父母与老师要经常沟通,这是一个解决孩子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多沟通可以让彼此间有更多的理解。家长意见和建议代表着对自己孩子学习环境和老师的一种沟通。3、希望班上能有活泼的学习氛围,平时能有良好的体育锻炼。4、多增加一些课下的趣味活动,寓教于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家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