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节能重点技术推广?
在油气生产业务领域,重点推广了采油工程优化举升五大集成配套技术和地面工程系统优化八大集成配套技术,以及水平井、丛式井钻采技术,钻井提速配套技术。特别是规模推广应用水平井开采技术,充分发挥了水平井在提高单井产量、减少钻井数量、动用低品位油气储量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炼油化工业务领域,以系统优化为核心,积极推广节能“四新技术”。重点推广应用了装置间热联合、夹点技术换热网络优化、催化烧焦余热回收利用、乙烯裂解炉增设空气预热器、循环水场系统优化及污水适度处理回用等多项技术,提高了用能用水的整体技术水平。
在油品销售业务领域,重点推广应用了空化热泵、油气回收、LED节能灯及太阳能发电等技术。
在管道输送业务领域,重点推广应用了燃气轮机烟气余热回收、放空天然气回收、气代油等技术。
在工程技术业务领域,重点推广应用了油改电、柴油远程计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
大力推广的节能节电技术有哪些
我国现有铁路车辆、地铁和城市轻轨经过改装变频节能空调后,可节电31亿千瓦时,按我国现有能源效率,相当于节省一次能源116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大量轨道车辆,如全部配备变频节能空调,又将节电10亿千瓦时。到“十一五”期末,仅节能型变频热泵空调的推广一项,我国铁路车辆、城市轨道交通的节电量,即相当于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节省的一次能源相当于200万吨煤矿一年的开采量。按铁路“十一五”规划,将大力推广节油、节电、节水、新能源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专家们呼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轨道车用新型变频节能空调为突破口,加速高耗能轨道车用定速空调的淘汰、改造、改装步伐,同时把装备变频节能空调作为新上轨道车辆的强制性标准。尽快制订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节能减排技术标准,量化行业装备节能指标,防止能耗控制目标落空。扩展资料:轨道节能技术难推广的原因一是目前与我国铁路车辆配套的空调厂家仍主要生产传统的单冷定速空调,阻碍了轨道车辆变频节能空调的产业升级,延缓了我国轨道车辆先进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二是我国目前采用的轨道车用空调的能效标准较为落后,缺少节能技术的强制性标准和节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导致生产厂家和使用部门对采用相关切能技术缺乏积极性。三是节能新技术难以突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传统购销体系。这些传统生产商大都脱胎于铁道部门,与行业技术的管理者和行业装备的采购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沿用多年的铁路装备市场许可证制度,实际上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壁垒,很难通过市场机制突破,急需加以调整。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专家呼吁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
有哪些节能新技术?
节能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我国在8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能并重的方针。节能新技术种类较多,这里只列举部分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余热是指在某一热工过程中未被利用而排到周围环境中的热能。按载体形态可将余热分为固态载体余热、液态载体余热和气态载体余热。据统计,我国各行业余热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约有60%可以回收。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热电联产技术、热泵技术、热管技术。高效低污染工业锅炉技术我国90年代初使用的工业锅炉40余万台,产生蒸汽约为98万吨/时,平均热效率仅65%,耗煤3亿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发展高效工业锅炉技术意义重大。利用工业余热节能是大有前途的电子电力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在工业、交通运输、通信、家用电器等领域有广泛用途,可以省工、节能,并实现精巧、高精度、快响应。电子电力技术是节能的利器。例如,风机、水泵的阀门调节改为交流调速控制,可节电30%~40%;采用电子变频器和新型荧光粉的高效荧光灯,节电率可达80%。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推广应用电子电力技术,每年可节电400亿千瓦时。高效电动机技术它是采用新材料和改进设计,具有低损耗、高效率因素的电动机技术。电动机占我国总用电量的60%,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效益巨大。高效节能照明技术它是采用高频镇流器降低灯的耗电率,采用稀土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并变为可见光,提高发光效率。例如,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可提高效率50%~80%。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它是利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发出的远红外线,使被加热物体吸收,直接转变成热能的一种加热方式。例如,在远红外辐射电暖器内使用的乳白石英玻璃管,能够吸收电热丝发射的可见光和远红外光,使石英玻璃中的晶格振动,产生远红外辐射。由于人体和衣服对远红外光有较强的吸收特性,所以能立即转化为热能进行取暖。电热膜加热技术它是将电子电热膜直接制作在被加热体的表面上,当通电加热时,热量会很快传给被加热体。电热膜加热效率达85%,而普通电热丝加热效率仅40%。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国际能源界有人将节能称为第五能源,与煤、石油及天然气、水电、核电四大能源并列。节能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
环保节能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延长荧光灯电极发射电子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能使用传统标准灯头和灯脚的长寿命荧光灯电极(即LED灯)。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两根电极引线在灯管内的端头分别各接入一束悬置电极;悬制电极有一支或多支电极;悬制电极用与启辉相同的电子粉或冷阴极电子粉;本发明的长寿命荧光灯电极,无须金属板或金属网屏蔽,也不需要另外增加电极引线,用“避雷针”式的电极迎接灯电弧轰击,并将有害的电弧根热点转化为有利于电子发射的能量,大大延长荧光灯电极的寿命。我公司最新科研成果——“长寿命荧光灯电极”(又名“双翼电极”)横空出世,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113957.6本发明专利俗称“悬束式避雷针电极”,是将“避雷针理论”、“电弧根热点理论”“尖端放电理论”“电子云模型”等糅合一起,实现冷阴极与热阴极共同存在的T5长寿命新型电极。该电击利用悬制电极技术,有效的阻挡了灯管中汞离子对阴极的冲击,并且有效的降低了热点的温度,从而实现阴极寿命的大幅提升。电极结构图:利用本专利技术生产的电极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管径的荧光灯,目前已经实现T5荧光灯的量化生产,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生产出的T5荧光灯,光电参数良好,有效寿命提升至普通荧光灯的2~3倍,测试寿命突破20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