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是什么意思
K.O是Knock Out、Kick Out、Keep Off 等英文的简称,有胜利、消去、解雇、完成等意思,但日常使用时最多的意思是胜利,如拳击赛时把对方击昏(或击倒)时说的K.O。注解:判定绝对胜利(K.O胜)。比赛中,一方运动员被对方用 正确技术击倒,台上裁判就要对倒地的运动员数秒,10秒后运动员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就可以直接判对方获得绝对胜利。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对方用犯规方法打倒在地,10秒后不能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时台上裁判就可以判倒地方获胜,犯规方为犯规失败。或对方教练挥舞白毛巾以示弃权。拳击台国际拳击联盟(AIBA)规定,国际拳击锦标赛、奥运会拳击比赛、世界杯拳击赛等国际正式比赛的拳击台最大不得超过6.10米见方。一般比赛的拳击台围绳内圈可在4.90至6.10米见方之间,视具体情况而定。拳击台的一个中立角处会有专用台阶,该台阶只供场外医生和台上裁判使用,它的另外一个作用便是避免比赛双方有任何接触。台上四个角落处均放有5至7厘米厚、20厘米宽的软护垫,分红色和蓝色两种,一般,位于裁判席左边的是红护垫,代表红角方,而与其相对的一角放蓝护垫,代表蓝角方,另外两个角放白色软护垫,为中立角。中立角处的塑料袋用以放置台上裁判使用过的止血棉球和纱布。
ko是赢了还是输了?
赢了。K.O是Knock Out、Kick Out、Keep Off 等英文的简称,有胜利、消去、解雇、完成等意思,但日常使用时最多的意思是胜利,如拳击赛时把对方击昏(或击倒)时说的K.O。拳击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有着许多有关拳击的记载。在古代奥运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到第三届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现代夏季奥运会,男子拳击正式被列入比赛项目。拳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考古学家从公元前40世纪描写战争的埃及象形文字中,发现了有用于拳斗的护具“皮绷带”的描述,埃及士兵用这种“皮绷带”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把肩臂到拳的部位全部包裹起来进行战斗。又从巴格达近郊发掘出来的许多带有拳斗的壁画和石雕上,发现了不少有关当时拳斗情景和搏斗场面的记载。拳击是从埃及经过地中海的克里特传播到古希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