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堂乐歌的理解
新学堂乐歌的理解如下: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新学堂乐歌什么意思
学堂乐歌是新式学堂唱歌课的称呼。一、学堂乐歌是新式学堂唱歌课的称呼。流行于“五四”时期。大多指采用日本学校歌曲和西欧流行曲调加以填词的乐曲。反映知识分子力图自强的愿望。用群众歌曲的体裁与形式来表现广大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斗争,对以后的群众歌曲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二、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三、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的专辑曲目
DISC 1 01 春晓 [唐]孟浩然02 明日歌 [清]铁鹤滩03 相思 [唐]王维04 咏鹅 [唐]骆宾王05 一字诗 [清]陈沆06 清明 [唐]杜牧07 游子吟 [唐]孟郊08 晓窗 [清]魏源09 村居 [清]高鼎10 出塞 [唐]王昌龄11 江南 汉乐府12 长相思 [唐]白居易13 寻胡隐君 [明]高启14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15 悯农 [唐]李绅16 长歌行(摘句) 汉乐府17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18 七步诗 [三国]曹植19 静夜思 [唐]李白20 读唐诗 魏德泮DISC 2伴奏 曲目顺序同DISC 1